查看: 1347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祖源文化 | 百姓族训家规(4)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36

听众

188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9-5-2
注册时间
2017-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侯仁贵   发表于 2017-12-6 09:40: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侯仁贵 于 2017-12-6 10:25 编辑



《百姓族训家规》由侯仁贵先生编著


祖源文化 |百姓族训家规(4)




        020许氏家训
微信图片_20171206094656.png


    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
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勤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敬、事亲必尽孝、祀祖先必不失、巡祖墓切不废、居官必廉慎、宗族必和睦。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毋近声色、毋溺货利、毋亲丧不葬、毋细行不矜、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官府,营私召怨、毋奸盗刁诈,饮慱斗讼、毋坏名丧节,灾已辱先。
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者与众绝之,不许入祠堂,以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忘。



    021何氏家训十一则


一、孝敬亲长之规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人能尽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司马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立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
二、隆师亲友之规
    凡家素清约,自奉宜薄,然待师友则不当薄也。切不可因己无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匮乏而不从师,务要益加勉励。则所闻者尧舜周孔之道,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渐摩既久,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若为利欲所使,违弃师友,则与不善人处,所闻、所见无非欺诬诈伪、污漫邪淫之事,身日陷于刑戮而亦不自知也。言之痛心,各宜自省。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必须趋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于己者,始可日相亲与;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拍肩执袂相诱为非者,慎勿与之交接。
    学问之功,与贤于己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己者处,常自以为有余,则日损。故取友不可以不谨也。惟谦虚者能得之。
三、鞠育教养之规
    古有胎教,凡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此道也,今之妇人乌得而知之?夫当预与之言。凡产子,须是为母者自哺,不可委之乳母。吾尝见人家委乳母者,雇直服食稍不如愿,反令其子寒暖失时、饿饱无节,或跌扑惊伤隐蔽不言,致疾莫知所自。且乳母中端洁者寡,常生意外之虞,不可不谨。
女子初生,三朝、满月,慎勿置酒张筵,多害生命。惟斋沐更衣,具酒果,抱子告于祠堂。其世俗催生、迭羹之礼糜费无益,概宜谢绝。古礼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亦不可与古圣先贤同名。但只以名理学之字,使之顾名思义可也。外有数则,大意与温公家仪同。
四、节义勤俭之规
    节义之人,乃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族,莫大乎是。后世但有男子仗义而穷,妇人守节而苦,不能自存者,岂不为之虑而使之失所耶?合族俱当议处,资给以成其美,不得轻慢靳啬。
勤俭为成家之本,男妇各有所司。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商工贾之间务执一业,精其器具,薄其利心,为长久之计。逐日所用,亦宜节省,量入为出,以适其宜。慎勿侈靡骄奢,博奕饮酒,宴安懒惰。若人心一懒,百骸俱怠,日就荒淫,而万事废矣。妇人夙兴夜寐,黾勉同心,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以供衣服。不事浮华,惟甘雅洁。凡有重务,弟兄妯娌分任其劳,主妇日至厨房料理检点,但有童婢撒泼五谷秽污、作践暴殄天物者,量加惩戒。至晚扃锁门户,贮水徙薪,逐处照管,仍谕各房不许烘焙衣物。内外谨严,俱无怠忽。其上下衣食分给有等,男女多者传递惟均,不得各分彼此。嫁娶宾亲亦从简便。如此,则衣食常盈而先业不坠矣。
五、读书写字之规
    子弟读书之成否,不必观其气质,亦不必观其才华,先要观其敬与不敬,则一生之事业概可见矣。凡开蒙之后,能渐渐收敛,一惟师教之是从、亲言之是听。敬重经书、爱惜纸笔,洁净几案、整肃身心,开卷如亲对圣贤,熟读精思、沈潜玩索,将书中义理反求就自家身上体认。眠存梦绎,念念不忘,如婴儿之恋慈母、饥渴之慕饮食,无一刻之敢离,无一时之或怠。但遇紧要词语,留意佩服,即思此一句可以用在某处,我当谨守力行;此一句正中我之病根,我当即为拔出,不使蔓延滋长。如此为学,难愚必明。纵不能尽忠于朝廷,亦可以尽孝于父母;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若乃不庄不敬,卤莽忽略,未学先能,未让先厌。或讲读之际目视他所、手弄他物、心想他事,于书读其前则污其后,读其后则毁其前。或自恃聪明,不肯用力;或专务外驰,不肯内究。如此为学,白首无成,虽成必败。居官则败国家之事,处己则无保身之谋。所以古之圣贤教人,先在洒扫应对时着力引诱提撕,拳拳以持敬为本。
    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使味出。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终是认字不真、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学问之功全在讲贯。而讲习之要,必须讲后自己细看,着意研穷,潜思默究;逐句紬绎,逐章理会;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为质问,不可草草揭过。俟一本通贯后,仍听先生摘其难者而讯问之;或不能答,即又思之;思之不通,然后复讲。真境一开,如得时雨之化,后来作文随意运用、信手发挥,自然成章,再无窒碍。若泛泛而讲、泛泛而听,原不留心佩记,徒费唇舌,不入肺腑。今日让过,明日忘之;此章未达,又讲别章;今年未明,复待来岁。虽讲至百年,诚何益也!
    凡写字务要庄重端楷,有骨格、有锋芒、有棱角,不得潦草斜歪、微眇软弱。古人云:用笔在心正,则笔正矣。吾以为用笔固在心正,又在手活。手活,则笔势奇妙,如走龙蛇。不则若胶柱鼓瑟而剔画不开也。是以小儿初学字时,先要教其执笔圆活。如写小字,止令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可动也。若小时失教,大来难转者,令学草书,庶几可改。抄书认字真切,则无鲁鱼亥豕之弊,既要快速,又要不差,此乃日用常行第一急切之务。况考试之日,苟或字之不佳,涂注粗拙,纵是锦绣文章,亦不动观览矣。岂可谓字不关紧要而不习耶!
    功名富贵固自读书中来,然必待天与之方可得,岂人力之所能为?苟人力可为,官将布满宇内矣。吾尝见人家子弟不读书则已,一读书就以富贵功名为急,百计营求,无所不至,求之愈急,其事愈坏。缘此而辱身破家者多矣。至于自己性分内有所当求者,反不能求,惜哉!吾人各要揣己力量,以安义命,不得越理妄求。今后可读书者,晓窗夜檠,优游涵养,以俟乎天,将功名富贵四字置诸度外,只将孝弟忠信四字时时存省。苟能表帅乡闾、教道子侄,有礼有恩、上下和睦,使强者不得肆、弱者得以伸,只此就是治道,何必入仕然后谓之能行!不能读书者,安心生理、顾管家事,能帮给束修薪火之资,使读书者得以专心向学,倘或成就得一个好人,不惟于合族有光,亦不负父母之心。只此就是孝义,何必读书然后谓之能知!
六、出处进退之规
    人生天地间,智愚贤不肖,固有不齐。或出或处、或进或退,要当皆以古人为鉴,斯无咎矣。昔伊尹、傅说、吕望、孔明之处也,一耕于有莘之野,一佣于版筑之间,一垂钓渭滨,一高卧南阳。此四公者,不出则寥寥无闻;一出则立业建功,以安天下。向非天子梦卜,求而用之,终于农工渔隐之流而何尝汲汲自出?抑何尝以农工渔隐之事为鄙陋而不为也?今人知出而不知处,知进而不知退。凡读书不遂,即鄙农工商贾之事而不屑为,所以有济世之才而无资生之策者多矣。如张齐贤以布衣而条当世之务,艺祖留之以相太宗;范仲淹以秀才而怀天下之忧,君子称之为分内事。今初学之士就欲妄事希觊干求,岂二公之俦也耶!又留侯疏广功成身退、知止知足,成万世之美名,今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者几人?吾人能知此四事,于所行所止之间审己量时、见机而作,则庶乎免夫失身之患。
七、待人接物之规
    凡与宾客及尊长、卑幼、君子、小人相接,义节固有不同,咸不外乎敬而已矣。若待尊长必须言温而貌恭、情亲而意洽。尊长或不我爱,益加敬谨可也。待卑幼又在自敬。其身苟能尊严正大、肃矩整规,则为卑幼者修饬畏惧之不暇,孰得而上犯之耶?一或琐碎亵狎,便无忌惮矣。待君子之敬根于心。凡相见、往来、交际之礼,俱宜从厚,其敬始伸。若稍薄则为慢矣。待小人则不然,外若敬而内则疏、包容退让。宁受亏一分,使之自满自愧,于我亦无所损。若与之争兢校量,一旦弃绝,或发其隐私、斥其过恶,彼必终身怀忿,不至中伤而不止耳。此乃一生所验之良方,以为后人应世之药石。
凡客至,家长或宗子出迎。若系宗族姻党之尊者,子弟俱出,列班肃揖。如出外远回久不相见者,则拜或留饭,家长宗子奉陪。如系子弟中之旧师友、新姻眷,止是此子弟奉陪,其余不必见也。留饭之意,既得尽语又得尽欢,且能尽敬,况路遥者不使受馁而还。馔贵快便精洁,不贵多,品庶亲近教益常可往来;若一丰厚,后来难继也。
八、饮食服御之规
    饮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近来侈偺无节,风俗日漓,盗起民穷,多出于此,岂草茅之说所能挽?故历采古先圣贤之言,为此标准,吾人当佩服,以成雅淡俭朴之风。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唐太宗教太子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朱子问曰: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君子慎言语,节饮食,二者养德养身之切务。
    有道之士粗裘索带而人不鄙之者,取其内而不取其外也。
    司马温公曰:吾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矣。又曰:吾家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古人事亲,有以酒肉养志者,有以菽水承欢者,均不失其为孝。
    茅容待客,以草蔬与之同饭,杀鸡为馔以供母。客知之,起拜而称贤。
     范文正公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惟好施予。晏平仲敝车羸马,而惠及三族。
    范益谦曰: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作。朱子曰:今人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张文节公为宰相,自奉甚约。或讥之。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至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去如一日乎?
    舆,祗乘竹兜子。常命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丸赐诸子,每永夜习学含之,以资勤学。所以在公卿间最名有家法。君子以礼义养心,则心宽体胖;若恣食肥甘,则神昏气溃。妇女以布衣御寒,则坚苦其志;以香熏罗绮,则淫荡其心。
九、量度权衡之规
人家之升斗尺秤,皆所以量多少、度长短、称物平施而权轻重者也。此固家常用物,实系乎人之一心。心正而公,则制之惟准、用之惟平,使贸易输敛之间两无亏累,即为天理矣。若以私刻存心,专图利己,买人之物则用大斗大秤,卖物与人则用小秤小斗,或借人米谷原以大斗量入而以小斗偿还,取息于人以小斗放出而以大斗收回,即此就为人欲。殊不知轻重大小之间所增几何?而所损大矣!盖幽暗之中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吾人为学,欲辨理欲而下克己工夫者,先从此处用力,最为亲切。
十、撑持门户之规
    大丈夫尚欲戮力王室,而自家门户岂可不为撑持而忍坐视其敝乎?盖人家之兴者岂得常兴?而废者亦岂常废?兴而不撑持,即废矣;废而能撑持,何患不兴乎!兴废固由于天,而撑持之力实在于人。能知得此意,克勤克俭,凡有废坠,一一修举。或遇户役世务之来,宗子总其大纲,支庶同心共济、协力帮扶以保宗祀,切不可推延畏缩、窃议旁观,以致唇亡齿寒、萎靡不振而反取人欺笑。虽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光显之,则在笃志诗与书矣。
十一、保守身家之规
     保守身家之道无他焉,第一不可奸骗人家妻女;第二不可赌博宿娼;第三不可拖欠包揽、谋领侵欺钱粮;第四不可炼药烧丹、攮窃诓骗;第五不可强横健讼、斗狠逞凶及扛帮教唆、生事害人;第六不可交接无藉之徒,花哄游荡、不务本等生理及纵容尼姑卖婆于内室往来;第七不可傲人慢物、好胜夸能、逆理乱伦、骄奢淫佚;第八不可为贪心所使,专行峻险之途。吾子孙能依得此诫,每日战战兢兢,循规蹈矩而行,则上不玷祖宗、辱父母;下不累妻子、害亲朋;明无人非,幽无鬼责。一家安乐,为何如哉!


022吕氏家训


传家两字耕与读;
兴家两字勤与俭。
安家两字让与忍;
妨家两字淫与暴。
亡家两字盗与奸。
休寸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
休做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休犯国家之法,休违社会之德。
吃紧在各求尽分,
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
门户不患妻而患无志,
交友不患寡而患从邪。
天地情长,人生常哀,
生死何足珍!不肖子孙。
眼底无几句诗书,脑中无一番道理。
神昏如醉,体解如摊,
意纵如狂,行卑如丐。
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
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沦。
岂可为人乎!家训,所镜。
朝夕育恩,身体力行,永怀不忘。


023施氏治家十训


施继再·著
一:序致篇
二:婚嫁篇
三:妊娠篇
四:教子篇
五:立志篇
六:祭祀篇
七:事佛篇
八:养生篇
九:葬丧篇
十:终制篇
序致篇第一

    吾亲乃至先祖,治家教子,以言传为教法也,未尝编何训。抑或有之,也无从可考。昔虽有以身作则,但以无训文,故斯法不美,吾以为不可取也。又忧传至余而断之,更患今世之状,道德式微,世风日下,以言传法,未能治家教子也!再者,愚意家之无规,则不成其家。国之无法,则不成其国。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者是!纵观历史有成绩之国家,咸有其法规。故,吾自编训文,又恐诞尔后而立之措手不及,是以家未成而立规先,缘以治家教子之用!
传统之家训,多不胜举,诸如《诸葛亮诫子篇》、《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曾国藩家书》等类。数之难数,也难全列举于此。以多是古制,与今相违或有是处,故而吾训编法取以《颜氏家训》之格式而改编。集古之精华、今之事宜而成一家,熔三教之义(即因果与道德)而为一体,文虽拙劣,意实可取,故名曰《施氏治家十训》。
训规所在之处,如若我临,应敬守之,则吾施家兴矣,以光宗耀祖!故,凡为吾子嗣者,须守不违,越而不行者,则以家法侍之,当谨而慎之!
此训固可独教吾子孙,作大众之家训,又有何不可?故,日后若有人欲用此文以为他家之效,尔等当以欢喜心供之,岂可吝而藏之?固执此乃吾施家独有,焉能为他人之用,若如此存心,则有违吾本心。余初编此训非独为教自子治己家,若人不以名目之异,不以文鄙词糙,欲取以行,吾亦供养之,同共互用,以造就光宗华国,此则吾编制之本意欤!

婚嫁篇第二

    男婚女嫁,人之常;传宗接代,人之本。
    此大事,上关乎国,下至乎家,决定国家之兴亡,社会之安危。何出此言?是事能如此,不亦夸张乎?不!一点也不夸张,实有此力!言夸张者,真无知之人,瞽痴之人。今且为汝解说:
    行婚礼以成其家。家庭乃社会之最基层处,如社会之喻为高厦,则家庭之为地基也。百家组村,千户编镇,万家集邑,亿户成国,无小家何以有大国?家之成由一男一女而来,相配以生育子女,则家全矣。又家之健不,在于夫妻之正不。夫妻正,则家齐,家齐则国治。是以,一家齐,百家相观而善,则天下太平。以国之为身,则家必为细胞,一细胞健,则体康;一细胞疾,则身必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者是!是以,家之未成,先择偶伴,伴侣何如,则家何如,家何如,则国亦如。是故,不可儿戏了之。谚云:男怕入错行,女忧嫁错郎。至理也!
择偶一事,各有方法,然吾家者,须如我则:
一:凡我家后代,事业未成,不可谈婚论嫁。
(古人怀志为天下,不言儿女情长,吾儿岂可让贤?)
二:男三十而婚,女廿五而嫁。
(古有先例,早婚之人,所生之子,多半夭折,其不夭而幸存者,则多病难养;自己也未至半百而先衰者,多不胜数,故吾儿不宜早婚,宜先养壮色身,适其骨碌皆成,再言昏也不迟)
三:交异性者,交之三五年,以察心行,适合者,方可婚嫁。若真心实意者,莫说三五年,八九载亦无言。
(人多善变,婚前婚后,截然二人。婚前甜蜜,婚后吵闹者多是。以未全察心行之故且人心隔肚皮,故出此言以使谨慎处之)
四:交往期间,不可同居,设或不已,不可同房。又或不已,不可同床,夜不眠,念佛以度。
(贞洁节操,吾之所奉,祸福由此,安不慎之?)
五:誓不与异教徒,同教异宗者婚嫁,为朋友则可。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六:绝不可足踏两船,须知,情舟可载亦可覆。
七:不可喜新厌旧,辟杏出墙。
八:若有一方逝于中途,生者终不婚,以守节。
(六七八条,皆为了名誉,贞,操,志,节也)
今供择法于下:
行端为正、温文尔雅、举止得体、单纯天真、贞操志节。
祖上有德、家有良风、为佛居士、具备五德、力行十善。
不论貌相论德性,莫言家世言心意。
妊娠篇第三
昔者,品德,学问高尚至明者(特指周之三太),有一“胎教”之法为其孕媳所用,以培先天浩然正气之基,既而生出圣贤君子之嗣,与其相比,自惭形秽,但以斯法甚善,实应效而行之,是以,值为吾家孕媳必修课。
下乃吾媳孕课表:
一:未圆房时,应遵《寿康宝鉴》(《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表》夫妻同行)
二:事前应诵经念佛,买物放生以求赐佛子。斋请僧尼,印赠佛经善书。妊娠期内,亦应多行善积德。固定每月放生二次(莫行于初一十五),印赠法宝,斋僧供天等,以祈福慧具足之子(即佛子)降生我家。
三:圆矣,立即分房而居,至临盆,坐月子。以保身节欲也,寡欲易得子,纵欲难受胎。
四:孕期,不可游喧嚣之地(如市集、道是非之地),而至有益身心之所者也可矣!
五:应行孕期“八勿四相”:
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食;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卧有相,行有相,坐有相,立有相。
六:不观爱情、偶像、武打等不良剧片,应观有益之胎教育剧片,宜以演讲因果、道德之剧为上。再者,歌曲亦以有益为上。宜以旋律、节奏优美、柔和、灵妙等曲为则,如古典音乐、佛曲、儒道家之类。
七:食之有道:孕期,不可为滋身而忍杀血气,应以素食为则。有谓,孕妇食素不利胎儿。道此语者,乃无知之人!科学证明,胎里素之婴儿,首脑活跃,思维敏捷,聪明智慧,记忆力强,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温柔,谦恭;而无胎里素之婴儿比之逊色多矣!若谓素食乏味(营养之义),则乃劣语。高寿康达之人多素食。且现今之科技发达之社会亦有例证,曰:五谷杂粮,营养尽全。故尔不必做无谓之忧也!
八:临盆时,先于房供观世音菩萨,正向之,若极痛苦,或难产者,则应大声,称观世音菩萨,家人亦应于外助念,求法力加持,顺利诞生。
九:婴孩降世,即为之做功德,所谓放生、印经、斋僧、供天、超度法事等。
十:期间,所修功课如下:
十月中日诵《地藏经》兼称观音与《论语》及读《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三教之根本经典应于每晨朝课后后即读,《论语》与观音圣号则当于日中,<地藏经>则应于夜间。);惟之,尚须每日专门听读英语版之经典(外国之《圣经》《独立宣言》亦可)
一日必再诵,即朝暮各次。惟之,尚须拜圣与忆念圣号及观圣像(念观音则睹观音,念地藏则睹地藏,念弥陀则睹弥陀),与欣赏华夏古今名画、各种字体之墨宝。每次诵毕、忆已,则当求佛菩萨,悯我怜我,赐佛子与我,非佛子莫生我家。
附:
求子文一章,此文应于事前,鸾凤同心结行,沐浴斋戒三日,后同行于山寺(荐一灵气道场,即四大名山与东天目山。),自山脚起,三步一拜,一称观音,至寺内观音殿,跪于圣前,各自报名,同念文章,伏望大士,垂怜如意: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摘抄印光法师文钞)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良由大士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大士無念,以眾生之念為念。故得慈起無緣,悲運同體。如皜月之普印千江,若陽春之遍育萬卉。遍塵剎感,遍塵剎應,無求不遂,有願皆從也。
弟子某某同室人某某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趨愈下,了無底止。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之子,以期將來窮則獨善,以倡導於一鄉;達則兼善,挽狂瀾於既倒。特立三約,以為先容:一、保身節欲;二、敦倫積德;三、胎幼善教。勉行此三,以期無負大士之洪慈也。又祈四海內外,一切同人,咸息惡心,咸發善念;咸生福德智慧之子,咸體普覆並載之仁。視鄰邦如手足,以天下為一家。互相維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與天地併稱三纔之人名。轉大亂為大治,普天同慶;暢佛化於兩間,萬國咸寧。唯願菩薩,普施無畏,愍我愚誠,滿我所願。
某某年某月某日弟子某某百拜上呈
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求赐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矣。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必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
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
再附:
“印光法师慈悲开示:求子之道(求子前准备、禁忌、保胎、产前产后、儿女教育等)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此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
妇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
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
又须至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卧、都好念。睡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可赤体。宜默念、不宜出声。默念若字多难念。可去南无二字。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
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妇也如是存心、行事、念。及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他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
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餧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餧、雇奶母餧、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餧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餧。餧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餧、就无祸殃。
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餧不得。餧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事、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
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都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
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若至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气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
不许说谎,不许撒颠,不许拏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蹧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举动行为,必期于亲于己有益,于人于物无损。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
如上善教,于祖宗则为大孝,于儿女则为大慈,于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庶不负称为太太云,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
◎◎附记禁忌,免致祸害。凡求子者,必须夫妇订约,断欲半年,以培子之先天。待妇天癸尽后一交,必定受孕。天癸未尽,切不可交,交必停经,致成带病,颇有危险。又须吉日良夜,天气清明。大风大雨,雷电震闪,亟宜切戒。
礼记。月令。季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古圣王痛念民生。特派官宣布此令,又复着之于经,其天地父母之心乎。
遒人,宣令之官。木铎,即铃,振铃俾众咸听也。巡,行也。道路,城市街巷,及乡村也。容止,此谓房事。不备,谓五官四肢不全,或生怪物。凶灾,谓其夫妇,或得恶疾,或致死亡。既受孕后,永断房事,所生儿女,必定身心强健,福寿深长。孕后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孕久若交,或致堕胎,及与伤胎。
保胎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则欲念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三月以后犯之,则胞衣厚而难产。
要知欲火伤胎,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浊、痘毒、疮疾,医治难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关系也。果识得受胎,与临产之关系,则凡有所生,自无堕胎及难产等患。而所生儿女咸皆资质庞厚,性情温良。既少痘疹等毒,又复长寿康健。人果预知此义,则必致身心安乐,子孙贤善,丕振家声,有益社会。所谓治病于未病之先,即含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种种胜益。
产前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剎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即地藏菩萨本愿经),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即除了平日所念的观音胜号外另再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产后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即印经、赈灾、恤贫等诸善功德),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祇,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教子篇第四
为人父母者,应严而慈之,则子女者畏而谨之。因而孝敬之心自尔所至。不可逆爱,不然,卒以祸人害己,累及后代,此法万不可行,莫辱祖德与家风。
教育一事,不可敷衍了之。应持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行,要以“教以义方且以身作则”为是。则事半功倍矣!教有一言: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慎于始也者!又印祖常道:“天下安危,匹夫有责,责也,教者!今天下大乱,由家教失矣哉!以无贤良父母者,善与致教,其动乱之根源也!欲致社稷安稳,家道兴盛,非家庭教育无由也!然则,教也者,必以因果道德为尚,乃有救乎!又曰:天下之善事功德最大者莫过善教子女,而最罪恶者亦莫过养儿不教或不善教也!又教之道,教女尤重于教子也!何也?以子女常在母侧,为人母者,言语举止无不影响子女,故以无贤女何有贤母,以有贤母故,乃有圣贤子弟。故有何母必有何子,子孙何如,其家道则何如,甚者,国运亦何如!”
今且载附印祖谈教一文以阅:
家庭教育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徙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
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谷,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
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
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
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谏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
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
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其母即以因果报应。及做人之理事为训。则大时便知好歹。不被恶党邪说所惑。而为贤人善人。若小时任性娇惯。大则无主宰。便随邪说而靡。欲其反正。百难得一矣。
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
教育子女
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
男有分,女有归
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彼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男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令女子参政等为平权,直是不识皁白者之乱统也。
故凡为吾子嗣者,从出生便为起教。为人亲者,应授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也!此乃至关重要之事,勿草草了之。依佛教大德、净宗泰斗“印光、净空”二位高僧,为教育所编辑之课为主。即:因果与道德。故有司马公之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是故,下列之经书,为我子孙者,必修必读。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
《吉凶经\阴鸷文》《父母恩难报经》
《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常礼举要》《朱子治家格言》
《养正遗规》《沙弥律仪》《四书五经》《道德经》《关帝觉世经》
《安士全书》《地藏经》《五经一论》《印光法师文钞》
《古文观止》《诸子百家》《诗词曲》《增广贤文\\千字文》
《孝经\三字经》《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及《中国各名著\唐宋八大家》
曷读诸经?以人不读书,不知道义。况,吾所列诸经皆古典。古典者乃先民以高超智慧汇集之结晶,大浪淘沙所存最善本佳册。唐太宗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诸事尽演在古典,因而欲汝曹阅而读之,乃知所以然!
学龄与科目:
生日起至满岁,日播以《三教根本经典》、《地藏经》、《论语》,晨朝以《三教根本经典》,日中以《论语》,夕夜以《地藏经》。从出生满二载,当日播英语版朗读之《圣经》、《独立宣言》等,使婴孩聆听,且莫管懂乎?听久自会懂且能善道英语。并于外邦之历史了然于心。故只按我语落实之,播上两岁,每日不断,到时尔自明。缘此期内,以未能说话,故行以代教。
周载(满岁)至二岁则教以读《三经》,初一月习以《弟子规》,初二月习以《太上》,初三月习以《十善》,后九月则日诵《三经》,纵使熟透,仍为日课,古有读书千遍者,故岂可废乎?此期间,当抱着孩子日观名画、墨宝。
三岁教以《吉凶经/恩难报经》与《阴骘文/觉世经》。春季习以《吉凶经》,夏季习以《恩难报经》,秋季习以《阴骘/觉世》,冬季合诵,日日不断,如阅新书,一遍一味,其厌自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故,安释卷乎?
四岁教以《了凡/净意》,《常礼举要》,《三字经/孝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寅卯习以《了凡》,辰巳习以《净意》,午习以《常礼》,未申习以《三字经/孝经》,酉戌习以《千字文/增广》,亥子丑习以《声律/对韵》,此诸书,阅而记之,终身受益,非言语能表。
五六岁教以《四书》。五岁上旬习以《论语》,下旬习以《孟子》;六岁春月习以《大学》,夏月习以《中庸》,下旬则温习《四书》。
七八岁教以《五经》。七岁初四月习以《诗》,中四月习以《书》,后四月习以《礼》;八岁上旬习以《易》,申酉戌习以《春秋》,亥子丑温习《五经》。阅《四书五经》,躬行实践,使作君子,而至圣贤,以显儒演教,造就大同。
九岁教以《道德经》、《庄子》。上旬以《老子》,下旬以《庄子》。
十岁教以《诗词曲》,上旬以《唐诗》,秋习《宋词》,冬习《元曲》。
十一二岁教以《古文观止》,习《诗词曲》、《古文》以作文之用也。
十三岁习以《安士全书》,意在效百行三千功,以趋美人。
十四岁习以《地藏经》,《沙弥律仪》,使知孝乃人之根,佛从孝起,行为世范。
十五六岁习以《唐宋八大家》
十七八阅以《史记\资治》
十九至廿一习以《文钞》,知佛法之大概矣。
廿二至廿六习以《五经一论》,为研佛法,定以净宗为修。
廿六以后可广学博读古今中外诸著。
以《无量寿经》为终身必修课,从三至廿五必日诵《弟子规\太上\十善》。
上乃经典之教育,今则谈音乐教育也。
音乐者,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即其母孕期之为先天也,母耳闻而过之于胎儿;其出生发育之为后天也,须自己耳闻。
夫乐者,小则悦身心以修性,大则安国家以操治。然,须分乐之善恶,善则善功,恶则恶果。
或问:乐教之于襁褓之婴儿,有益或善闻乎?或答:初生儿尚不能言语,岂能听乎?
出此问答者皆无知之人,其于教育也不识也。
虽不能言语之婴孩,然其心最纯洁纯善,未受染污,故其诸根必最灵最敏,其眼能观为视,耳能闻为听。外境之事物一入眼耳诸根,便永为烙印,欲去之也不易!因此,婴儿乃最善于学习者,记之于默默,学之于无闻,因缘成熟,总会出现。
音乐之于人事物有好歹,古人早已明说矣,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当属亚圣,孟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足见乐之功用也大矣哉!且今之科技发达之社会,科学亦证明曰:“音乐者,诚可育人化物。”
故而,吾欲施氏之后裔,从小(特指0~7岁)便听善乐(旋律、节奏优美者是。如古典音乐,传统音乐,佛乐等),则能激发其智慧之细胞,开启聪明之门,强化记忆之力,敏捷其思维,活泼其首脑,使有温良恭俭让之美德,而为正人君子,乃至圣贤也!
学习期间,条件若许,则应师授以艺,以培养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举止合礼、古今融合之正人君子。所谓艺者,即书琴武者也!
五至八岁,授以琴,琴者,萧、筝、琵琶、二弦、文武七弦。若能者,全学亦可,或资赋有限,则择一二者为习,或以子女数各择一学。
九至十二岁,授以书,书者,书法也。
十三岁,授以武,武也,太极也。
书法以定心,亦传承。琴,以精神自娱。武,养生也。三者具有修心养性之用也!
立志篇第五
人各有志,或大或小,亦贤亦愚,当观其器。志者,可以为职,以志之业者为职,然,职者,唯糊口养身也,物质,下,故曰职;志者,三立(德功言)以为世人之模范,精神,上,故曰志。
所谓法轮未转食轮先。民之以食为天业,故有一技艺先以果腹,而后乃安心谈志业!
吾家有不就九职:
一:杀,凡有性命之业不可经营,诸如餐馆,畜牧。。。。。
二:假,物必以真,货必以实,有诸造假,不可业之。
三:私,违法之业,不公,谓之私,不业。
四:毒,害人之业,白药,冰毒。。。。。
五:赌,能荡家丧志,故不业。
六:秽,淫秽之书,画,片不可贾。
七:妓,今之妓,岂独女流,男辈也有业之。其之为妓,乃前业所使,应代生惭悯心,焉可贱之或业之?
八:艺,演艺,演艺员,无不教坏人。
九:记,记者,报事员,如杜鹃,似乌鸦,好恶皆报,言不可多,多则必失。
有六可取之职:
一:从事教职,有世与出世之别。即教以知识为世,以圣贤之教为出世。然圣贤者,有大小分,以儒之为小,佛之为大,应先儒而后佛!何也?以儒之为根,则佛如华,根不牢,华易谢,故先培根而后华自茂。
二:从事医职,有中西之分,只可择中。以其为我国粹,有五千岁之久。任彼世之诸医亦难望其项背,而欲堪比者,未之有也!而西医者为外方,比诸中医,犹如襁褓之孩提也。况,唯治标而已。而于根本者无能为力。然中医者,先以根治,则标自愈,标本兼治,一针见血,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其理念谓之三合一(天地人)之自然之理。又中医者,有古今之别,谓精通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者为古,是上。与之相反者今,为下。内经云:上医者防未病也!此为医之最善者,故中医优劣已分!
三:从事官职,官者,民之仆也!古之包拯,海瑞等者,今之周恩来,朱镕基等类,虽身居要职,尚不敢自是而仗势滥权,仍以民之为天,而一心一意只为百姓办事,待其终考,民感其恩德,而现万巷皆空,千里咸送之象,历千古之传颂,而弥新且不朽也!以其可以为民服务,可造福于百姓之故。若吾儿欲仕途,当以包海周朱等之为耳目。
四:操作网络,古时,农作之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时多,闲时少,打妄想之处也无,造罪之机亦少,故社会安定,民心皆淳。而时下之社会,科技发达,一日千里,外面杂事,足不踏户外,荧幕便知尽。而网络之物,无不是邪污之品,时无不教人犯罪,致以社会危险,一触即发。故而,欲尔业之,杜绝传播“杀盗佚妄”,当以因果道德之教诲广为传播为是。则天清地泰,人民安乐,有由矣。如此之则功德莫称。
五:农作,曩者,民心淳朴,农作以自然,未曾下药,故人食之皆康。而今人,利益蒙蔽,农作无不药,致诸农作皆失原味,且毒杀虫蚁,人食无不得病,罪大恶极,可恨可悲!故,苟欲事农,当采取传统耕耘作法,不可下农药。至于今所谓科学之法,有可取与不可取者,自酌,以造福大众为上。
六:出家为僧,三宝之一,人天师范。古僧大多皆如法,盖风气良好也。今日,末法值班,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迷惑业凡,引入魔道。若欲出家,当依“印光,净空”二师是瞻(古昔,孟子欲师贤,惜孔子去兹五百岁,时下已无圣人,惟有读孔书,依教奉行,后终得贤者名位。此乃吾欲尔等效孟行),或净宗有修证师承之师为依。修行学道,说法度众,阐我佛法,开众佛性,同修净宗,生则直入圣贤流域,没则端坐极乐莲花。爱国爱教,宣扬教义。
职业之多,一时难以全列。但总言之,一切皆以:“正命正业,利益国民,为众服务”为则
今有一旨,特敕曰:
男女平等,各有职务。
男之职务,出外谋财,以养家糊口;女之职务,居家打理,以相夫教子。此乃上苍所赋予之使命也,故不可违而越之。
然则,今之社会,倡导“男女平等”,而忘乎其所职务,以为男人所能为之,女子必可行之,才曰平等。此乃断章取义,直是不知时务,乱统之举,真是颠倒是非者,道此说者,倡此行者,千古第一罪人也!
假设男人之职,女子也业之,必定弃其天职而不为,如此则天下必定大乱矣!何也?以女人之天职乃居家主事,相夫教子,善与教育。若弃而不为,等同养花而不浇灌者,再葱绿之花,必定枯谢。故,余常谓:社稷之兴亡安危系在家教之成败有乌。
有问:如此则,女人可否工作?可也!然须知时宜,即所谓,未婚之女,或可工作,以养其亲;而已婚之女,必不可工作,须履践其天职,以为天下栽培栋梁之材。方不负皇天之苦心期冀。
故而,吾家之子,须遵从我命,则施家与夫家必定大兴,国亦昌隆乎!!!
祭祀篇第六
祭祀意何?欲后代追念先祖生养之恩德!所谓慎终追远也!
吾以为重祭祀者定非忘本之人。人祭其祖,则家定隆;君祀社稷,则邦必兴。云何此说?其祖虽没也远,而尚不忘且祭之,道明此人乃孝子贤孙,孝贤之家,必定隆。而国之祀社稷,自有华夏以来,每有新皇登基第一要事,祭大庙后必举全国祭天祀地之大事,以祷求降福荫庇全民,君之时刻为民着想,谓之贤君,国有贤君,必定兴。
古之于祭祀也如此善事乎,吾焉能让而退之邪?
吾家祭则如下:
一:事死者,如事生。
二:祭品以斋菜五果供之。
三:是日,须沐浴斋戒,持八斋守时一日,祷告以诚。
四:召集子孙于祠堂或墓前,共诵经念佛,以回向祖先。
五:是日,须随力作佛事、善行。
六:凡祠堂所共,无论谁者,均是尔祖,咸乃施氏祖先,逢其祭日。汝等,不管何由暇不,皆应速归祭之。
七:春秋大祭与清明扫墓,一定与之,不然,非施之嗣。
凡逢此等日,祭法一一如上。
事佛篇第七
吾乡乃香火盛行之地,神佛庙宇林立,故有共神拜佛之象,亦有信徒之迹,但正信者少,多是阿婆妇女,举迷信之行为。但其心多是求保子孙家室,以其心本善,故无可厚非。
余家世代亦为神佛信徒,曾庶祖母陈氏乃皈依三宝弟子,但有灵在身,所谓南海娘者是。又予父也有异随身,其乃魁星者也!因吾幼时,尝二度侍陈氏,随其同居,常讲因果报应,鬼神奇异。耳濡目染,受其影响。及有夜,起床小解,解已欲反眠,步至厨间,无意望眼客厅,竟有一着绿衣童子,手持拂尘,背戴太阿,正襟危坐于沙发,一手向吾挥来,予呀然一惊,以为幻象,乃眨眼定视,其仍复如是,吾心惊肉跳,立即快步飞向卧铺,被罩身首而眠,及鸡啼晓明,将斯怪事述诸陈氏,问其缘故。答曰:是童子也,观音侍肋,孙儿免惊,其之示现,必有其由!故而也信神佛及报应之理。时常于教堂宣斯理,而遭学友所唾谓迷信分子、老古董。初虽为迷信,但庆蒙佛力加持,于后转为正信,皈依我佛。因而感戴曾祖母教导有方,令我今日有缘学佛,不然,沦为浪子,造诸恶业,则枉此遭。亦恩感吾亲,以其常谓善恶有报与轮回之理,因而信人有轮回。故,吾家须从我起至后裔,必正信事佛,而下为我家事佛之则:
一:不可归信异教。以佛乃究竟圆满之教育,其他宗教虽好,但不究竟也。
二:唯择净土,不修他宗。藕益大师曰:“如来所以出兴于世,唯说弥陀一乘愿海。”古德亦云:莲宗无所不包,上括等觉,下囊三趣。虽果修等觉,尚以念佛回向往生,以期速证妙觉。斯等觉者,如普贤文殊观音势至,尚以念佛为主修,我何人哉?敢不向彼学乎?
三:只可师从一人,谚云:一个先生一个罗庚。又云: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十字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四个老师迷茫路。故,欲修则须依净宗之传人或大德,无论染色白衣,一以经典为则,遵守“四依法”。
四:印祖曰:古者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何故?意谓不学大家、通家。其大通者多半是知识,而于修证也无兮!故此说。只学专家,先专,觉后而博,博而不离专,以示后人。
五:朝暮功课,常使不绝,兼称观音。以求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六:于乡建念佛苑,专共真修净土者。苑规咸以净宗道场之规为准则。或随地随时制宜。内造七层浮图,塔内置《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于顶层供奉。每层各供一佛二菩萨,几前各置一佛经。经以《华严'法华'楞严'药师'无量寿'地藏》为是。另空置以舍以藏大藏经。造浮图以求吾乡乃及世界各地,风调雨顺,和平共处,与佛结缘,同愿往西。
七:专修《无量寿经夏会集本》,甲子而立,万缘放下,执持佛名,求生极乐。
养生篇第八
养生,养之有道,各各养之,则体健神怡。
养则百法,不胜举数,而吾法近乎颜则,另制五则。
一:素食终生,从胎至逝。
二:续嗣事毕,则断房事,分居修梵。所谓清心寡欲,寿康之道。
三:淡以财色名食睡,离以名闻利养,远以贪嗔痴慢,去以自私自利,少以七情六欲。
四:五常(仁智礼义信)十善具备,身心神志自康,所谓仁者寿也!
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六:甲子脱尘,万缘放下,莫理世事,专念弥陀,求生极乐。
葬丧篇第九
死,于人而言,必然之归也!有生乃有死,有来必有去,然生来娑婆,死去何往,方为至谈。
世持人死化乌之论,多受宋儒(程欧朱等)之辟佛反因果之害。此说误人,执之以为是,而胡作非为,造尽恶因,果堕泥犁。本性善良者,亦谓,人死既无,何不乘在世之时,任由我意,无所畏惧,多因此而迷罔。吾恐尔稍不具慧眼者,而为之所累,今特此敕之曰:莫以之为是,而为之所害,终悔矣也迟矣!
今之科学已证曰:实有多元维次空间之存在,佛说皆真实意义。既有多元空间,必有众生之存在。名人曰:佛法乃科学之母!信是言哉!
所谓死也,非如油竭灯灭,乃弃囊也。而魂识随业而去焉,生前为善者,则升天或为人。若造孽者,则前途渺茫矣。善恶终有报,只问早与迟。
是故,而等莫以此而哀痛。若真孝也,欲报亲恩者,以表思亲之情,以尽为人子之职,则应如我所言而行。
一:设若有日,撒手归西,力足者,不示病象,当坐化或立往,不得已者,乃现疾而终,此固下劣。若真修者,自在往生,以为人效!
二:若夫为我(亦尔等)沐浴净身,裹海青戒衣,触身,当于断气后六时乃可,否则万不可为,以为预防也。誓不可哭号,以坏正念。当以教示后人,切记!
三:不可行招复魂之事。此举乃世俗极低劣之行,佛子焉能为之?
四:乡有例习,出殡日,必游街,宜随俗。万不可以乡之形式举行,所谓八音奏哀乐、孝女哭丧、花圈示名、糊冥器具、鞭炮开路、西公(专业办丧者)召唤等,万万不可效。一切皆以佛化,如八音鸣佛乐、孝女号佛、花圈转为幢幡、冥具、鞭竹易为散花。来者赠以唐装素衣帽裹之出行,吾嗣者皆裹以白海青,弗披麻戴花。总言之,皆以佛准化。宴请送丧者,乡杀生以荤宴众,吾作斋以素供众。
五:斋请僧尼、居士为我诵经念佛。七七日中,随力为善。百日满圆,当礼请大德,要众居士,于乡设坛,启开海陆空大法事,以三时系念为主,烟火供养,超度十方有情,为期七日。
六:逢我三日,生往皈戒。盂兰盆会、三元、清明春秋等传统节日,及诸佛菩萨、朔望日,斋请僧尼、居士,供天、超度(十方为主)、放生、印经、济贫、施粮、铺路等善举。
七:不可入官土葬,宜火化。若留有舍利,各取一颗,以作纪念,余施水族。无之亦随缘,不可执着。不可以舍利之有无而断往生与否。舍利之有无乃清净心之有无,与发愿求生全无关系。然则,以清净心而求西,深切信愿,必定得生。
八:余灵当与先人、吾亲、手足同共一堂。
九:堂内供佛,常播佛经及儒道正统经典、三时系念。
十:于祠堂内,设义学院,义务招安贫困孤儿等怜悯者,入堂学教,礼请德望之夫子,入堂授以为人之道。亦设敬养老所,使之老有所归,教以出世法。
十一:恭请七宝玉晶浮图,内置《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另设龛供奉于堂内灵厅中,以利堂内众灵及益怜悯者于内安心习道,以至后日为国栋梁,奉献社会。
十二:如教奉行,真孝有名。
终制篇第十
若具实孝,须守我训。行之不违,是真子孙。
此训文也,遵而行之,小则吾施家必兴盛丰隆,大则于国于民亦有莫大利益,何也?文皆道义,德理。故应雕之于祠壁以示祭祀者。外各各抄一本悬置家庭。
自首至末文,希吾嗣者,应知守。不然,家法侍之。
所谓家法,有轻重之别:
吾胤者凡岁值弱冠,当咸至祠堂列祖列宗牌前,跪而起誓:
我等为施氏之后代,当遵行施公所编之《施氏治家十训》,以扬显家风,光宗耀祖。若有违者,小则跪于列祖灵前,禁食一日,闭门思过;大者,禁食三日,面祖忏悔。若亟教不改者,非施后裔。




024张氏家训


文成掷笔仰天叹,吟咏张姓家训篇。气如麝香馨今日,韵似松梅忆当年。
天长地久血脉连,宗族情意永不断。天生我等皆有用,忠孝诚信理应全。
姬水熊国世称雄,国君少典挥祖公。皇帝依职赐姓张,封地中原曰弓正。
仰望长空北斗明,天弓之象启心动。挥公强弓力千钧,创造亘古第一弓。
天上最美是星月,张氏最大是善良。人生爱心是至宝,爱心本是大能量。
慈善至德心谦和,爱心奉献无干渴。精神充裕幸福久,爱国利民好生活。
国无王法国则乱,家无家规人则散。长幼有序男女别,处世无仇治家安。
师长授业晓理通,学子苦读贵在恒。为人交友在诚信,处事心公则事成。
父母慈祥子孝忠,兄弟姐妹贵在恭。丈夫温和妻柔顺,人旺家和万事兴。
一粥一饭思不易,惜物不弃死半缕。持家度日须计划,宴友开销要仔细。
婚姻分定本是缘,千年修来共枕眠。百世修来同船渡,夫唱妇随光阴甜。
夫妻好比同林鸟,同甘共苦筑爱巢。相扶到老不容易,共同勤俭把家操。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养育之恩永记心,养子成人多辛苦。父母公婆一样敬,天赐孝子聚宝盆。
浇花应该浇还根,爱幼爱在育儿心。教儿育女切忌娇,娇生惯养难成人。
教育子女正且稳,育成栋梁福泽民。人类花朵最绚丽,和美生活前程锦。
人生难得一知己,百年缘成亲兄弟。人生难得同姊妹,黄土成金需心齐。
为人当效孔让梨,打虎兄弟共协力。桃圆结义刘关张,世代相传好名气。
益友福身宜相近,损友招祸莫相亲。酒肉朋友非知己,张氏宗亲重诚信。
雪中送炭是真君,锦上添花乱纷纷。四海之内皆同道,选择良友成器人。
十一
张氏圣贤如星辰,精英辈出皆良臣。运筹帷幄忠谋国,良相护国扶乾坤。
张衡智测大地稳,仲景悬壶济世人。累世簪缨侯相府,忠义智勇辅国君。
十二
祖辈圣贤皆楷模,誉满青史翰林墨。旷世英才伟功创,张姓今世栋梁多。
诗词书画留美名,盛世名儒贯长虹。张氏先祖彪史册,现代新秀登高峰。
十三
世间大爱常远播,中华美德育你我。张氏致力世和谐,广献爱心为家国。
祖先英名震环宇,今世族人齐奋起。家训字字寄深情,挥公子孙应切记。
《张子家训》
(张良汉代丞相公元前200年)张氏世代行商,家资殷实,以话术,权术见长,从祖上留有百句“家训”,几经增删成了如今模样。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世界观)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擅长好做事,天道只酬勤。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苦学应好问,莫待老来迟。(劝学观)
学在一人下,用在万人上。十年无人问,一举天下知。
固穷兴土木,钱活向富寻。招商先做嫁,缺短莫乱云。(金钱观)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识人应诚赤,慎言有后金。
轻信他人言,卖屋又卖田。轻借他人力,亏损不可计。(用人观)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人具信而立,正气引福缘。
做善引百祥,为恶招百殃。举止要得体,戒躁忌锋芒。(是非观)
亲族尊长幼,笑谑不敢猖。交友应谨慎,治家德为长。
胸揣金不换,不用石敢当。平和亲邻里,肆志欺善良。(为人观)
多交官富贵,暗结恶豪强。量力助无赖,自有用时详。
勤有余而怠不足,无能何以不失资。想今朝又思来年,族党知储不江湖。(处世观)
人之死生多蒙昧,倾家荡产以祸福。诈者自有起衅义,残暴不凌礼法除。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峭本无心。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悔恨阴。
受人恩德宜先退,莫待恩爱反成仇。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童仆施小祸,从此无福音。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万事亲身历,事必应躬亲。立身先扬名,和蔼如三春。
做事有目的,乱行祸子孙。夫妻言而信,师友诫而行。
一目十行练眼力,一字百解练思绪。一口十辩练纵横,一事百回练阴阳。(练话术)
子孙切记时时练,撕书百卷始成才。经卷百万应有价,绝顶天资训难成。
一快二顿三珠连,四眼五神六动作。七情八感九反问,十分控场靠话题。
在商言商皆靠利,在官言官靠关系。引人入胜靠表情,先顺他心驳其意。
世事理应留后路,百般心力思后续。官道莫种荆棘草,来年免挂子孙衣。(练心术)
初见开口先露笑,莫谈是非先夸人。浅谈观色思后话,巧引话题制人言。
官大不管亲人事,家富不理穷困人。他人生活忌轻近,只怕以后难脱身。(练权术)
未先开口情先进,半吐真言半藏真。信誓抚肩引后话,假做真时就是真。
无情亦要打官腔,话不绝时藏半分。事可做绝无余地,留有后话好见人。
世事难料无绝对,人穷一定难翻身。是非成败随口允,话说不乱心境深。
养性修身纵横术,天下兵法都这般。入梦云山采仙药,正气云集方入邪。(练邪术)
古为今用通事理,正为邪用通时务。莫道人间黑如许,只怪今世人吃人。
一日一站集刚毅,一日一诵集雄辩。一日一骗集心力,一日一跪集情愫。(练正气)
朝朝苦练来度日,连续三千六百日。移情迁怒与胆识,正气不练可自成。
学成莫许通天地,兼顾数家不成文。一心一意专求道,只专一术可大成。(劝正气)
人生三万六千天,抬头三尺有神明。身有正气可入殓,不可玩人股掌中。
百亩良田留后院,何尝不予子孙耕。为人处事多做善,一分禅力邪气增。(劝余地)
为人常善作恶易,正人君子好杀生。苦练正气为消业,一分辛苦一分灵。
做事无需耍手段,万般话术只动情。虚情假意谁人知,心术强时辨不明。(综述)
明争暗斗拼势力,江湖理应留后路。邪为正用无风剑,正气浓时不留名。
多行不义必自毙,平日做人理应诚。童仆妻妾毋俊美,闺房之福非人行。
年轻实应多奋斗,老来修心多念经。居身务期质朴意,教子必该有义方。
刻薄成家无久享,心充善念不消亡。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情。
狎昵恶少受其累,屈志老成可相依。守份安命集天道,顺时听天修政道。



025孔氏祖训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远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二、谱牒之设,正所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
    三、遵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愧先德。
    四、孔氏子孙流寓各府州县,朝庭追念圣裔,优免差徭,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广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本。子孙勿得勾相眷换,以混来历宗枝。
    六、婚丧嫁娶,理论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八、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已秉公,庶足以族望。
    九、孔氏裔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有职官员不可擅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庭,小事仍请本家族长查究。
    十、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下人。

    关于孔氏南宗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位于衢州市区新桥街中段北侧,家庙东轴线、中轴线建於清道光年间,1998年11月开始,衢州市政府出资1600万元复建的家庙西轴线与孔府、孔园,2000年5月竣工。
孔氏南宗家庙建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扈跸南渡。建炎中,宋高宗下诏“权以州学为庙”。至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仲夏,北归无望,衍圣公孔洙及衢州郡守孙子秀奏请新建家庙,朝廷拨款三十六万缗,建家庙於城东北菱湖之上,建筑规模达二百余楹,规制与曲阜家庙同。次年仲春落成。宋末元初,家庙毁於兵,迁於城南。但“其制非宝祐之旧”。至元十九年(1283年),经廷议,认定孔氏南宗为孔圣人之宗子,元始祖乃召孔子五十三世嫡长孙、衍圣公孔洙赴京,令其载爵返曲阜奉祀祖庙奉祀;孔洙以庙墓在衢为由,让爵於曲阜,元始祖赞其“宁为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改任其国子监祭酒归守江南庙祀。
    从此,孔氏大宗失爵。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衢州知府沈杰向明孝宗朱祐樘上疏,称:“衢州圣庙,自孔洙让爵之后,衣冠礼仪,猥同氓庶。今访得洙六世孙孔彦绳,请授于官,俾主祭事。”次年,即正德元年(1506年),接位的武宗朱厚照秉承先皇旨意,封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这样,衢州孔氏大宗在失去爵位224年之后,又得到了封号。
    关于孔氏南宗,孔德成先生1937年在《孔子世家谱序》中写道:“……鲁之宗亲,仅四十三代祖温如公以藐孤存焉,是为孔氏中兴祖。后五传而至端友公,以从宋南渡家於衢,是谓南宗。”
    自清之后,孔氏南宗家庙再未易址。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历朝累有修葺。
    而今,家庙内的主要文物遗存有:子贡手摹孔子夫妇楷木像、吴道子画孔子佩剑像、石碑等。
            
026曹氏家规、家训

家规:
热爱学习、丰富自己,
态度端正、正视自己,
心情愉快、快乐生活,
凡事认真、坚持不懈。
家训:
尊长辈、孝父母,
爱幼小、乐助人,
爱最大、善为首,
家和睦、乐融融。

027严氏族规

严氏族规
国有法,乡有约,会有章。既聚为族,岂可无规!条例十六,简而易行,凡我宗人,尚共遵守。
一、始祖之庙,百世不迁,宗子统族人而祭之,所以报本也。《曲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祠堂顾不重哉!如有漏湿损坏,管祠者即随时雇工修补,不得宕延。倘遇重大工程,祠款不敷,应召集族人合力捐修,以重宗祠。其他支祠宗祠亦准此例,各集各支子孙修理。
一、祖庙与各支支祠祭祀有定期,祭品有定例。在山子姓必须与祭,不得无故不到。祭时依照字辈排班,毋得任意前后。随同主祭者遵照祭祀礼节,务须衣冠齐整,升降跪拜必诚必敬,切戒失仪。祭毕共馂祭余,依馂之礼节入席,不得纵饮号呶,违者罚之。
一、自古有田则祭。是祭田专备四时血食,藉申报本追远之忱。况祠中田庄,祭祀而外,尤关阖族公益。管理之者必须得人,应由族众查明行端守洁之宗人,公推掌管。其出入数目照章载明册籍,宣布征信。倘有侵蚀盗卖情弊,查出公同追究。
一、祠中祭器什物逐一登记,不得容情借用。如借失损坏,应由经手者负责赔还。
一、坟茔树木无论何支不得砍伐。即别支之坟亦属子孙,理应共同保护。律载盗卖坟茔余地树木者,查明宗支之亲疏与地土树木之多少,分别科以军流徒仗,法至重也。如有此等情事,阖族禀官究治。
一、宗支蕃衍命名易犯祖讳,远支犹不可,况本宗耶!凡生子命名,务查明谱牒,敬谨避讳。即同派之辈,亦须改避,切勿重名。
一、宗人长幼称谓不可紊乱,虽服属已绝而辈分尊卑所在,切须遵依。非长者为荣卑者为辱,若竟混称,是将祖宗倒置,不自别其尊卑,即不自认其祖宗,不孝不敬莫大于此。
一、各支生子命名以及婚丧务须随时详报祠堂,以便录谱,庶免将来修谱调查之繁。
一、各支如有田土钱债细故争执,不得遽行兴讼。先行禀达族长、支长,相约谒祠理讲,毋得偏袒。如理讲不服,始可到官告理。
一、各房如有大不孝者,其父母告于族长,复经合族查明,均无异词,乃告于祖庙、告于官厅,以正其罪。其有以卑犯尊者,亦告于族长,先以理喻,倘犹不服,再告于庙而庭责之。
一、各房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应由族人联名报知族长,查明事实,或由族中表扬,或禀请官厅照例旌奖。
一、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经有明训。如同宗或有嫌隙,竟唆使外人藉端兴讼搕诈,以自相残害,查明确实,亦告之祖庙,先罚同宗之挑唆者。倘犹不服,则公呈有司,治以应得之罪。
一、宗人倘有行为不端比匪为偶者,或由族长、或由族中年长而有声望之人,告于祖庙责罚,饬令改过,切勿宽宥,免致丧身丧家辱及先人。
一、凡族人四十以后无子而亲房无可嗣者,应集五服之亲,告于祖庙,择族中之近而贤者以为之嗣。切勿赘婿或抱养螟蛉,以致乱宗。
一、族中之寡妇孤儿贫不自存者,或年幼子弟无力求学者,或失业困苦者,或老无所养者,应由相知族人报知族长,约集族中之有力者设法抚恤而维持之。非仅慈善为怀,亦仰体祖宗之心也,切勿漠视。
一、族长所以掌一族之事,而支有支长、房有房长,对于本支本房皆有应负责任,均得遵用本规,以互相砥砺。


028华氏家训(有端公来川始末并遗训)

    作者:华兆蕙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
    维月有日,男蕙因母辞世,追忆先父来川始末,并及父母遗言,列书于后。
    父讳有端,字其正,系福建漳州府龙岩州龙门里小池社小溪炉生长人也。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戊岁二月二十八日辰时。弟兄七人,公行六。年当十五六时,人稠产窄,难以支持,弟兄遂分火。
    公年二十岁始来川,肩挑贸易,以后佃土耕种。至三十余岁,稍有余积,娶前母张太孺人,生于康熙丙申年正月十三日时。
    公勤耕俭积,始置业中坝。孰意甲子岁洪水泛发,举家被淹,张氏母丧于水中。公流至阳邑大佛沱,遇西流,幸天佑得救而起,归来时仍复苦积。丁卯年始继娶吾母魏太孺人,生于雍正甲辰年七月十三日午时。公年已四十二也,吾母行年二十四。
    后有二年,始生男蕙,继而生妹,后有数年,又复生弟芳。
    母孺人考讳显邦,宿儒也。吾母幼时,外祖考尝教诗书,能背诵四书全部。及长,即能遍阅诸书,且晓其义。归相吾父后,勤于内助,至有今日。及花甲已后,爱读古今传书,有亲族妇女来家,时常说与人听。人亦喜其慈爱,常常到家来听说。噫!吾母岂非吾家诗书人哉!
    男自弱冠时尝闻吾父向母指男而言曰:“吾在闽方幼时,遇年荒,曾以蕉蕨充饥,至二十岁始行穿袜,粗衣布服如故也。至四十岁始缝广布袄,又十年至五十始穿皮褂。汝等年幼种,不可过穿过食,有破旧衣袜,宜收存,到那年长识想时来穿,就知寸丝寸粒,不是易得的物。”
    噫!吾父之言,岂非药石之言哉!嗣后父与母撰有俚句,常以教男,曰:
持家不易处事难,勤俭二字最为先。
诗书要教儿孙读,诗书里面有蓝田。
若要后裔有发达,难鸣早起耕读全。
衣补米糙得长久,茅屋土房切莫嫌。
去奢从俭为根本,自有余积家始宽。
事奉父母当尽道,轻言细语面色惧。
办事荒唐父母责,不可使性变红颜。
弟兄妯娌要和睦,儿孙常教性莫偏。
幼小孩童训礼仪,若不训诲性乃迁。
语云桑条从小细,长大之时常不端。
教训子侄无彼此,若分彼此便生嫌。
子侄同伴来戏耍,莫因唬哭出闲言。
别人家务休要讲,贸易生理只管谈。
隐恶扬善有涵养,好言人非人不欢。
照料庄稼遇知己,不可久坐说笑谭。
当家之人行场市,早去早回莫缠绵。
携带男女宜忍耐,纵有发性执蒲鞭。
幼小无知不识畏,依然喜色将手牵。
侄儿之女一般待,父母看见心亦安。
不必美味供甘旨,犹如美味摆席前。
弟兄妯娌能如此,家资自然渐渐宽。
若至身居荣耀境,亲戚贫富待一般。
骑马遇着尊长至,下来行路把马牵。
坐轿遇着相契友,必要停轿立傍边。
万般都要和气好,和气生财家道绵。
有事弟兄同帮办,不可躲奸交一人。
他若奸巧你晓得,你若奸巧他知情。
当家管事如治国,权衡重在他的身。
无论弟兄与子侄,他管家务有责任。
一切事务当问过,定然要有此章程。
当家之人最是苦,人人要体他的心。
若有一事忽略过,就说当家心不平。
有事之时想着他,有食未见念一声。
为人要识大根本,不识根本难为人。
尊卑长幼不可乱,要知尊卑得正根。
父母叔伯跟前过,必要端正立起身。
闲时侍坐长者侧,不可跷脚懈怠形。
父母面前称你我,定然不是读书人。
叔叫叔来伯叫伯,老者二字不好听。
家庭要把乡谈说,官话只可对别人。
作事必须循天理,出言亦要顺人心。
本分之财方可取,乖巧之利不可寻。
古言礼仪衣食足,衣食还从礼仪生。
人前不可夸大话,谨言慎行要老成。
骄傲之象不可学,骄傲之人无人钦。
老人之言如珠宝,莫嫌言多懒听闻。
今朝我母登仙去,蠢男年已六二春。
辛劳罔极未之报,指示遗言未能行。
至今思想亲言语,追思亲言两泪淋。
恩深似海无以报,述写遗言子孙听。
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男华兆蕙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0 14:50 , Processed in 0.35457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