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69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道回环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36

听众

188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9-5-2
注册时间
2017-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侯仁贵   发表于 2018-3-7 22:0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道回环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格物致知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回文与回环文分读

格物致知,回文为:知致物格。
如果为玉连环,则回环读之顺、逆变化多也:

一个字顺读法:格,物,致,知。

   回环逆读:知,致,物,格。

二字词顺读法:格物,物致,致知,知格。

   回环逆读:格知,知致,致物,物格。

三字词顺读法:格物致,物致知,致知格,知格物。回环逆读:格知,知致,致物,物格。

四字词顺读法:格物致知,物致知格,致知格物,知格物致。

   回环逆读:致物格知,物格知致,格知致物,知致物格。

五字词顺读法: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致,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回环逆读:知致物格知,致物格知致,致格知致物,格知致物格。

六字词顺读法:格物致知格物,物致知格致知,致知格物致知,知格物致知格。

   回环逆读:知致物格知致,致物格知致物,致格知致物格,格知致物格知。

七字词顺读法:格物致知格物致,物致知格致知格,致知格物致知格,知格物致知格物。

   回环逆读:知致物格知致物,致物格知致物格,致格知致物格知,格知致物格知致。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读
   诚意 拼音是chéng yì,一般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城意的回文是意城。意分诚与不诚。
   正心 发音 zhèng xīn,解释 端正心性。谓使人心归向于正。拥有正义的心,不惧怕敌人。出处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和"心正而后身修。正心的回文叫心正。也就是正心的结果会使心正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选自《大学·修身先正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读解: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修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甚至超越圣人了。至于那些无助于个人陶冶情操、慷慨意志的杂学,不但无益于修身,还会让人自高自大,自认为无所不知,夸夸其谈。
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对治那些令我们轻浮、骄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内因。修身最切实的办法就是择善而交,通过善友相互勉励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切磋关于仁爱的学问。

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相关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画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公正无私之心。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修身的回文是身修,也就是不正的心会得到修正。

   齐家治国,最根本的还是在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楚国有一位令尹,楚国的宰相就称令尹,叫詹何。有一次楚王就问他,治国最重要的是什么?结果詹何的回答就是修身。楚王听了以后就有点犹豫,我问治国,令尹为什么说修身。所以他又重问了一遍说:令尹,我是问治国之要,治国当中最重要的。詹何回答到:没有听过身修而国不能治的。非常坚定!只要真的一个君王身能修,这个国家一定安定,因为君王他是国家最高的领袖,上行可以带动下效。事实上楚王对令尹重新的提问,其实大家想一想,楚王有没有读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应该是读过了,这个道理在古代,尤其是贵族一定都读过这个道理。虽然读过,但是他有没有对这些道理坚信不疑?他没有坚信,他就不会在这些道理当中真正去下功夫。所以信解行证,我们对经典这些道理,不能有怀疑,要好好去理解、好好去落实,自己才能得真实的利益。

   齐家的回文是家齐,是全家齐心协力。
   治国的回文是国治,是国家得到了治理。

《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这里所说的平天下,不仅要平定天下,而且要治理好天下,使天下平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回文就是物格、知致、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0 14:00 , Processed in 0.24937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