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乡宁 | 故乡的小蒜
曹东平/文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是一个充满希望、温暖和爱意的季节。三月,感恩伟大的母亲在这个美好的月份把我带到了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让我尽情欣赏、体验这个春光明媚,爱意绵绵的美好季节,因此,我对三月有着一份难以言状的特殊感情。这个季节,特别是清明前后,位于祖国北方晋南山区的我的故乡,到处勃勃生机,甘美如饴的各种野菜,齐刷刷、绿油油、嫩黏黏地攻出地皮,随着徐徐的春风,一路疯长,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清新甜蜜的味道。在那六七十年代艰苦的岁月里,家里的粮食不够吃,长在麦地里,地棱畔的花叶菜、羊蹄蹄、麦石榴、白蒿和榆钱钱花等野菜,就成了家里最好的填补肚皮的美味佳肴了。特别是那些长在荒地里和地棱畔的小蒜更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小蒜 薤(音:械)白,在我们老家俗称小蒜,又叫野蒜。它的茎叶细长青碧,状似细葱,洗干净后,宛若一个个出浴的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惹人喜欢让人爱;它的根茎,形如大蒜,可入醋腌制,口味甘甜。食用时,可油炒,可生吃,如果配上辣椒,在吃杂面调萁子的时候,豁上一疙瘩,那饭味道鲜美,直冲味蕾,美得不得了,真是世界上最好的饭食了。
自我七九年到县城读书和工作后,慢慢就与小蒜的接触和联系少了很多。不过,一到清明节回家上坟,如果时间宽裕,总要在上坟结束之后,在哥哥家带上条镢和镰刀,提上篮子,到我熟悉的麦地里寻上一大堆花叶菜或者白蒿,并剜一些小蒜,带回家,回味当年的美味佳肴。白蒿和花叶菜拌谷垒吃,小蒜除了洗净、切碎烧辣子吃谷垒做调味品外,如果数量充足,还可以做小蒜包子、小蒜饺子、小蒜菜盒子。我最喜欢的是小蒜菜盒子。小蒜菜盒子在电饼铛里做出来后,圆如鼓,色如铜,脆嫩香。特别是趁热切开的那一瞬间,随着噌噌噌的清脆面皮声响,菜盒子里的热气缓缓升起,一股让人口水直流的味道直接冲击你的灵魂深处,弥漫整个厨间,并通过各种缝隙向窗外扩散飘荡,邻家的朋友也会闻香而至。外焦里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吃的停不下来,香气浓郁的美味,令人回味无穷。难怪家乡的人说“二月小蒜(农历二月,即为公历三月),香死老汉!” 说起小蒜,由于它细长的叶子上常带有露珠,在古代又称薤(xie)露。经查阅资料得知,从先秦到汉代,人们经常吃薤菜,并把它与露珠连在一起,预示人生虽则短暂,但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礼记·内则》有:“脂用葱,膏用薤。”意思是把小蒜捣成蒜泥,作食用调料。据《汉书》记载,渤海太守龚遂还劝告乡民,将小蒜多多栽植在自己家里的宅院。小蒜当时又称“宅蒜”、“家芝”,意指它像灵芝一样无比珍贵。
小蒜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据我查阅有关资料,小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还有抗菌抗病毒,降压、降脂、预防中风,改善内分泌、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健脾开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诸多好处。
过去农村的人们的生活比较艰苦,在难以忍受饥饿煎熬的情况下,不得不用野菜来填饱肚皮,却不知阴差阳错的吃上了补药,预防了一些疾病的侵扰,健康长寿者屡见不鲜。我们村有一位老奶奶活了95岁,前年才去世。还有一位张玉英老奶奶今年96岁,邻村下庄岭的一位老奶奶也已93岁,二人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记忆力好,能跑能走能自理,这可能与她们的的饮食不无关系。就像小蒜,就有那么多好处和预防病症功能,真是珍贵的免费的特色“灵芝”。家乡真是个美丽的好地方。 我爱三月的春意盎然,更爱家乡的小河梯田。家乡的小蒜,就像一位叫“龙门遗叟”的朋友写的:“小蒜青青连三月,乡愁悠悠春梦长。清清白白做自己,放荡不羁山野中。”它的无私奉献,清白做蒜的精神,总让我思绪万千,梦回故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