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安徽】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安徽】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复制链接]
1505
|
0
|
2010-12-31 13: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安徽广播影视学院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60年,地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金寨南路,南邻“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政务文化新区”交通便利,风景秀美,人文汇萃,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媒体专业技术人才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媒体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现占地面积约160亩,校舍建筑面积44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5200多万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达1200多万元。学校开设29个专业。
学校历史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扩建并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开始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学校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老校区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文化新区和主城区合围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风景秀美,人文汇萃,隶属于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媒体专业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超95%以上,多次受到省教育厅嘉奖。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等7个系部,学科专业既突出广播影视特色,同时也覆盖面宽,形成了文、工、艺、管的学科结构。多年来,学院办学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为生命”的根本原则,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学院教学改革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走出特色,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创新高。学院和各级电视台、电台、苏州大朋电子、科大讯飞、华硕电脑、广东新舞台、河南龙光、广东仁丰等数十家大型企事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前堂后台”、“宽基础、活模块”和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快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实训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立足传媒,依托广电,拓展其他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112人、教授2人,副教授36人,院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优秀教师3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院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1个,获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专项建设经费200余万,教师编写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论著近650余篇。今年又有一大批科学研究项目在申报中。相信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
新校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占地620亩的新校区位于合肥市职教基地,教学楼、图书信息中心楼、学生公寓、实训楼、食堂、后勤服务综合楼等近15万m2已基本建成,将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校园道路、绿化、围墙、运动场地正在加紧施工,确保今年9月份整体搬迁,届时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媒学院将矗立在科教之城的东方。我们有理由为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而自豪!
学院学生全面成才。学院关心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优秀大学生获奖面高达学生总数的30%,年奖励金额分为8000元、5000元、800元、400元、200元等不同等级;贫困生资助面达20%以上,资助金额为2000元—1000元不等。协助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设立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子,努力为学生创造安定、文明、和谐、进步的学习型校园,学生取得包括全国艺术表演一、二等奖、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三等奖、国家级学生就业创业规划优秀奖、省级演讲比赛、影视制作竞赛、DV大赛、动漫动画设计大赛、职业规划大赛一、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的奖项数十项。
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学院重视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作三级“一把手”工程,形成了“领导主管、职能部门主抓、各系参与、班主任负责”的就业工作网络。设立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建立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坚持“立足传媒,依托广电,拓展其他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思路,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开展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引入先进的就业创业指导理念,关心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近两年就业率为95.74%和95.76%,2007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校就业优良集体”荣誉。有许多毕业生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名创造设计员等,学院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
教学设施
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院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有线电视信号通往每个教室,可以进行电视教学、召开电视大会、播送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多媒体教室可以与中国传媒大学实行双向数据交互传输,可以进行远程网上教学,实现了与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共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生毕业后还可以继续“专升本”报考其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或对口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其它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实现专升本的愿望。
学院图书馆建有电子阅览室和声像阅览室,图书藏量(含电子图书)达40万册,订阅各种期刊500多种。学院建有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学生公寓整洁美观,后勤服务优质高效,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设置了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财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设有教学机构8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成教中心。另设有行政党总支、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
专业分类
学院现开设29个专科层次专业,其中新闻系5个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文秘、摄影摄像技术、编导、电视节目制作;影视艺术系7个专业:影视广告、电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影视表演、音像技术(录音艺术)、人物形象设计;信息工程系8个专业:广播电视技术、电子声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
安广院新校区宿舍(漂亮)
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卫星数字技术;播音主持系2个专业:主持与播音、空中乘务;管理系5个专业:广告与会展、传媒策划与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基础教学部应用英语专业与实训中心影视灯光艺术专业。学院学科专业既突出广播影视特色,同时覆盖面宽,形成了文、工、艺、管的学科结构。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在校生4000多人,现有教职工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0余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61人。另外,学院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专业外聘教师队伍。
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原则,坚持“立足传媒,依托广电,拓展其他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思路,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研究成绩显著,两门课程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申报的3个教研项目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研项目。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基本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74%。
学校发展
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遍及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从省电台、省电视 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是我校毕业生,有许多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
目前,学院正在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加快新校区建设进程,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努力把我院建成行业领先、水平达标、特色鲜明、全面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编辑本段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院党委书记王良金
院党委书记王良金
王良金,男,1950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197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进入安徽电视台工作,曾任大蜀山发射台副台长、台长,1992年8月到阜阳市挂职任副市长,1994年8月挂职期满回安徽电视台任办公室主任、台分党组成员,1999年5月至2003年7月任安徽电视台副台长。因努力工作,1991年被省广电厅评为“厅先进个人”,被国家广电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省广电厅评为广电系统“先进办公室主任”,1999年被省电视台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工作中积极钻研业务,不断进行广播电视技术攻关,先后荣获省广电厅(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三等奖多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视节目质量奖录制技术一等奖一次、录制技术二等奖两次、金帆奖录制技术质量一等奖一次,2000年、2001年荣获华东电视技术年会颁发的录制技术质量奖一等奖和技术管理一等奖,2002-2004年两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两次,先后在《现代电视技术》、《世界广播电视》、《广播与电视技术》、《广播电视与制作》、《广播电视信息》、《荧屏内外》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理论文章十多篇。2003年8月调任现职至今。
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王诗文
院长
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王诗文
王诗文,男,(1956— ),安徽省怀宁县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广播电视理论百优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职成教协会理事、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副理事长。曾主编出版《当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教程》、《影视广告创作基础》、《电视广告》、《出镜记者》等十多部教材,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部分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主持的《高职学院“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被评为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副院长
副院长赵枞安
副院长赵枞安
赵枞安,男,195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69年11月于滁州市应征入伍,1975年3月入党。历任89301部队战士、文书、班长、统计员、营部书记、政治处组织干事、团委副书记,巢湖市人武部正连职干事、巢湖军分区政治部副营职干事,安徽省军区教导大队正营职教员、教导员、省军区派遣省教委军训教官组副团职军训教官,南京军区干部部驻皖转业移交组秘书,省军区派遣省双拥办联络员,桐城市人武部政委、党委书记,安庆军分区党委委员、中共桐城市委第十届常委。1997年6月晋升为上校军衔。2001年9月转业,任安徽省广电局总编室调研员,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挂职),2003年8月任现职。
入伍以来,长期从事机关和基层政治工作,两次荣立三等功,受各级嘉奖十二次,三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员,97年任主官以后先后被评为省军区98抗洪先进个人、省军区优秀人武干部、十佳人武部好主官、南京军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在人武部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军区“十佳先进人武部”,《安徽日报》、《人民前线》头版头条和《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先后作了报道。转业后2005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2006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表彰为优秀德育工作者。
在工作中,多次参加理论骨干和新闻报道骨干培训,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消息通讯近百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中文和法律双本科毕业。1994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政工系攻读研究生,主要研究军事人才学和军事法学,199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被评为高级政工师职称。
编辑本段学院机构设置
学院机构设置
编辑本段学院位置
学院在合肥的位置
红点处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品牌推介
家乡市场
人物
榴莲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