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鲍氏宗亲】绍兴鲍氏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听众

13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8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4
注册时间
201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嘻哈嘻哈   发表于 2011-1-4 12:2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绍兴鲍氏  


绍兴鲍氏原籍安徽歙县,鲍曾尚自幼丧祖父、父亲,全赖祖母、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公元1774年,为生计所迫辍学来到绍兴打工,后自己独立经营盐业,定居于马山乡高车头。230年来绍兴鲍氏已延续10代,发展到万余人,散居于海内外。


鲍氏迁绍时十分清贫,相传鲍曾尚因难度除夕,受母命前往亲戚家借贷,无果而返,只得用蔬菜当年夜饭。为不忘祖先艰难的生活,绍兴鲍氏有年夜饭吃素的传统。鲍曾尚9岁时,绍兴适逢灾荒,赈灾者将“极贫”字条贴在鲍家门上,被鲍曾尚祖母江太夫人发现,经询问邻居,才知这是赈灾救济的标志。江氏即令鲍曾尚取来梯子,亲手将纸条撕去,并向邻居说:“鲍曾尚是男子汉,今天得了优待,如果他有才能,将来会被人贻笑;如果没有才能,多了一斗一升,也只能苟延残喘,无济于事。”后赈灾者发给棉衣,也被江氏婉言拒绝。江氏的行动对幼小的曾尚留下深刻的影响,从小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意识,使他后来从一个打工仔发展成为经营盐业的业主。为表彰江、程两太夫人对子孙的教育,清乾隆皇帝曾两次御笔亲批“彤管双辉”两块牌坊,分别建于安徽歙县新馆祖居地和绍兴高车头。


鲍曾尚从小就受到祖母江太夫人、母亲程太夫人诚信友爱的教育。据鲍氏宗谱记载,鲍曾尚幼年时,有一年恰逢除夕,正在玩花炮,被祖母发现,追问花炮来源,曾尚如实回答,谓友人赠送,江氏生疑,携孙扶杖步行十里前去对质,得到证实后才放心。这一行动给鲍曾尚从小树立起诚信为本的理念。据史料载:绍兴东江盐场沙地被潮淹者居多,而课税未能免,盐民苦不堪言,虽屡次申报未成。鲍曾尚闻讯后,独输金请于场宰,才得报免,此举深得百姓称颂。自鲍曾尚开始,在当时的盐栈里,均开设医疗服务,免费为贫苦农民治病、并提供食宿方便。每逢大灾之年,必捐金救灾,安定百姓。鲍存晓是清同治七年绍兴籍10名进士中的第一名,任国史馆协修。身为京官,他仍不忘老百姓的疾苦,面对朝中的腐败,他写下大量诗篇,来表述他心系百姓的心声。


鲍曾尚在绍兴创业后,深感自己从小辍学的痛苦,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成为他的心愿。鲍氏在高车头建祠堂时,坚持“建祠不忘兴学、以祠养学”的原则,采用西祠堂,东义塾的格局,让子女都有书读。经过三代人近百年的培养,第四代鲍存晓中举进士。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绍兴鲍氏的后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建功立业,有的已成为将军、专家、教授。他们在海内外均事业有成,成为氏族可持续发展的后起之秀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2 02:27 , Processed in 0.17144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