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翁氏宗亲】翁增斌:圣宝龙“核心”定要翁氏造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7
注册时间
201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蒲公英   发表于 2011-1-5 13:00: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物档案
    姓名:翁增斌
    职务:湖北圣宝龙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华鑫(圣宝龙)集团副总经理
    年龄:39岁
    籍贯:湖北武汉
    第一眼看到翁增斌的人,都会觉得他很威严。事实上他做事确实有霸气和魄力,决定了的事情会立即执行,认准了的事情会坚持到底。从进入电动车行业的第一天起,翁增斌就坚持认为,必须自己生产核心部件,才能掌控质量、不受制于人。“圣宝龙的电动车,主要零部件一定要翁氏造!”
    为此,圣宝龙9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研发经费,并不惜为此放慢发展脚步。
  300万买教训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生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20出头的翁增斌走出校门。那时,哥哥翁小平的摩托车批销生意已小有成就,翁增斌应邀加入。到1995年,兄弟俩已将年销售额做到近亿元,是台湾三洋、宁波金轮等多个品牌的湖北总代理。
    批销生意越做越大,兄弟俩觉得,与其卖车赚个差价,不如自己生产摩托车,利润肯定更大。1995年,他们与南昌一家企业合作,生产“长洪”牌摩托车。
    生产线一上,兄弟俩就发现事情不对:由于没掌握核心技术,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全靠采购,所谓“生产”,其实就是拼装。结果,售后纠纷投诉不断,“几乎是每卖出10台车,就有一个车主投诉。”翁增斌说。属于发动机的问题得去找发动机生产厂,刹车系统的问题得找刹车生产厂,这样的投诉让“长洪”焦头烂额,常得自己买单。
    1995、1996年,“长洪”销售一直不好,兄弟俩不得已决定关闭工厂。一盘点,当初投入的1000万元中,300万元打了水漂。
    不过,这300万元和五六年的销售经历让翁增斌收获了两大教训:一是生产某项产品,一定要掌握核心部件技术,否则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生意做不长久。
    第二个教训是,售后服务同样重要。销售摩托车时,除了品牌车,翁增斌兄弟也卖便宜的杂牌车,这些车往往无法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1997年前后,宜昌一个分销商因为售后服务问题,拒绝再与翁氏兄弟做生意,而这个分销商每年销售额近千万,翁氏兄弟痛失大笔利润。
转战电动自行车
    坚持主要零部件翁氏造
    1998年,由于摩托车污染环境等原因,外地城市纷纷开始禁摩。当年,湖北市场销售额也持续下滑,翁氏兄弟当年销售额仅七八千万元。他们意识到,摩托车行业好景不长了。
    此时,浙江有企业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这让翁增斌兄弟发现了新的商机:这个行业节能环保,肯定很有“钱”途。兄弟俩商量的结果是:1998年,正式进军电动自行车生产行业,由翁增斌全面负责。哥哥主要负责华鑫(圣宝龙)集团的房地产、酒店等业务。翁增斌说,1999年,圣宝龙拿到了湖北省第一张、全国第六张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
    一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翁增斌就投入资金,请来机械专家研发电动自行车主要零部件。吸取摩托车生产的教训,翁增斌下定决心:就算投资再大,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要全部实现自产。
    相比较用现成零件拼装的“短平快”,自己研制技术无疑慢且吃力不讨好。但翁增斌认准了这条路,他打算用3年时间完成研发工作,并预热武汉市场。而当时,大部分武汉人还不知道电动自行车是什么,全武汉每年销量也不过千台左右。
    到现在的9年时间里,翁增斌投在研发上的经费共约1000万元。
    翁增斌说,如今的经营状况更让他认为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掌握了核心部件生产,质量纠纷很少,也不易受成本控制。例如今年夏天,由于铅等原材料涨价,电动车蓄电池连带涨价,不少品牌电动车跟着涨价百余元,圣宝龙由于使用自产电池,本身就有价格空间,价格纹丝不动,当季销量大增。
    杂牌军汹涌来袭
    坚守自主研发阵地
    苦守了3年,2002年圣宝龙的产品基本成熟。恰好,武汉的电动车市场也逐渐火起来,2002年下半年,圣宝龙平均每月卖出1000多台电动车,相当于1999年一年的销量。
    电动车突然火起来,是由于2002年4月武汉“禁摩令”的出台。此时,已有很多嗅觉灵敏的商人投资这一行业,其中不乏一些杂牌拼装作坊,还有一些是在上海注册、江浙生产的小厂家。据翁增斌介绍,2002年之前,全国电动车生产企业不过百家左右,2002年那一年猛增到上千家。
    “杂牌军”电动车质量不一定可靠,但价格绝对实惠,比圣宝龙电动车便宜六七百元。翁增斌说:“本来政府一宣布禁摩,我们欢欣鼓舞,感觉守了多年终于看到希望了。谁知市场一下子变乱了,我们这些企业变得很被动。市场在膨胀,当年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两倍多,我们的销售却停滞不前,让人比以前更着急。”
    有人建议降价销售,打价格战,但翁增斌不同意,他说:“我们前期投入了近500万元做研发、预热市场,我们还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坚决不能打价格战!”
    不降价,就只能用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优势吸引顾客,靠市场自行洗牌。圣宝龙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推广上,提出市内1天免费送货到家,电动车出现故障上门维修并提供代步车。
    就这样,又守了一年多之后,杂牌电动车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缺失陆续显现,纠纷不断,终于等来市场对圣宝龙等品牌电动车的认可。2004年前后,一些小型电动车生产厂家相继被市场淘汰,翁增斌说,那时才感觉圣宝龙真正的春天来了。
    随后,圣宝龙的市场份额稳步增加。今年,圣宝龙相继进驻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等大超市,又在武汉、仙桃、孝感等地连开几十家旗舰店。同时,继续做强售后服务,售后零配件库存逾百万,三包售后配件等采用专属物流车队配送。 着眼未来
    又盯上电动汽车
    去年,圣宝龙又投入巨资,在珠海设立一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专门生产出口电动汽车,非常受海外顾客欢迎,一年可出口2000多台。
    看到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翁增斌认定,现在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就像2002年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一样,前景广阔,谁出手快谁就能赢得最大市场。今年,圣宝龙在江夏的总厂也上马了一条电动汽车生产线,开始在武汉生产电动汽车,目前主要供货给风景区。
    他介绍,目前,电动汽车在国内的景区、大型居民区已应用得很普遍,在国外,很多家庭用它取代汽车做家庭购物、郊游用车,它有驾驶方便、维护成本低、耗能低等优点,完全可以满足家庭日常使用。
    翁增斌说,和当年的电动自行车一样,电动汽车也在静待行业春天的来临。那时,只要电动汽车获准上牌并在规定区域内运行,电动汽车产业将会迎来巨大的市场。(记者宋雪飞)
  要速度还是要根基?
    专家建言:抓住制胜关键
    尽管翁增斌坚持先做技术研发,后争市场,但采访中,圣宝龙一位中层员工却认为,圣宝龙起步很早,若不是在研发核心部件生产上浪费了时间精力,后来又不肯打价格战,本可以发展得更快。
    企业根基与发展速度一定是冲突的吗?武大工商管理系主任吴东明教授认为,这不是绝对的。要速度还是要根基,要看所从事的行业制胜关键是什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关键因素上来。以电动车行业为例,制胜关键应该是技术、质量,而不是扩张速度,那翁增斌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否则就会像现在的部分国产手机企业一样,受制于人。但若是需要快速抢夺市场、时机稍纵即逝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抢市场,后做技术研发。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 09:50 , Processed in 0.20117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