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 金星砚是一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主产地在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宋村。民间相传第一方金星砚出自东晋陶渊明之手,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传说王羲之偶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故后人又称该石为羲之石,该砚为羲之砚。
特点
金星砚以星子县驼岭出产的宋石为材料磨制雕刻而成的。这种石料稀少珍贵,由轻微泥岩构成,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颗颗宝石镶嵌在墨玉中,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繁星,被称为\"金星石\"。有的还形成一条曲线或彩带,如同夜空中金龙腾飞,更加珍奇。
该石细腻耐磨,温润莹洁,纹理缜密,色彩和纹理具有自然美;制成的砚着手生润,滴水不干,寒不结冰,久磨无粉,磨墨无声,发墨如油,富于光泽,涩而不损笔,即使在酷暑炎热中墨汁也不易干涸,三九严寒下也运笔自如。所以,自古以来称金星石是制砚良材。
金星砚从开始生产到制作完成共有开采、选料、制坯、雕刻、打磨抛光五道程序。金星砚的制造工艺十分讲究,从开采石料到成品砚台道道工序精益求精。金星石本身色彩和纹理的变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其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地方风貌浓郁,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
发展历程
民间相传第一方金星砚出自晋代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中亦有星子青石砚的记载。明代星子的石砚制作一度中衰,至清代中叶又渐中兴。民国时星子县境内有制砚作坊百余家,所产金星砚曾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视金星砚为文记瑰宝。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在其信札中赞美金星石曰:\"石墨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微发墨,叩之有声,制砚上品也\"。金星砚后被宋徽宗赞为\"砚中之魁\"。但是在旧中国,沂蒙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制砚工具简陋,使金星石长期得不到广泛开发利用。
新中国建立后,新老雕刻艺人发扬传统加工技艺,先后建立了两家专业砚厂,并更新设计样式,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制砚工艺,创作了大批形神并茂,巧夺天工,观赏实用兼备的金星作品。
叶连品创作的\"右军遗爱砚\",古仆高雅,寓意深远,以新颖简洁的艺术手法,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爱砚如命,为发扬祖国书法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贵精神,使观者受到启迪。韩书凡创作的\"荷叶砚\", 借助金星石形,巧思妙构,水托碧叶,花房初绽,莲心含金, 格调新颖,出手不凡,大有\"荷叶似云香不断\"的韵味,令人称绝。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看后称赞曰:\"不妨笔纵鱼儿戏,莲叶田田作砚田\"。该砚选送日本展出,中外名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被收进日本出版的《鲁砚专集》。聂玉俊借助一颗黑枣大的金星,创作的\"蟠龙抱月砚\",立意新颖,雕工精湛,形神俱佳,奇异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