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骥(1918年——1993年),著名流体力学家。在稀薄气体力学、高超声速、跨声速空气动力学和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再入飞行器防热、再入物体的表面烧蚀和不可压缩振荡流等方面,为中国航天事业和海洋工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18年12月12日 生于北京。
林同骥
1938—1942年 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2—1945年 任四川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检验员。
1945—1946年 任英国卜力司土飞机制造厂实习工程师。
1946—1948年 英国伦敦大学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8—1953年 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及贝克莱加州大学博士后及研究员。
1953—1955年 任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员。
1955—1970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研究员。
1970—1974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207所研究员。
1974—1978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701所研究员、副所长。
1978—1982年 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9—1990年 任《力学学报》副主编、主编。
1980年 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1982年起,任常务委员。
1982—1986年 任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83—1991年 任亚洲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副主席。
1990年任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1993年7月29日,林同骥逝世于美国,终年75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