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柴氏宗亲】天下柴氏出太康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12
注册时间
201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故乡情   发表于 2011-1-11 12:4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下柴氏出太康


周口晚报

        天下柴氏出太康天下柴氏出太康众所周知,《水浒传》梁山英雄好汉之中有一位人称“小旋风”的柴进。此人精通武艺,仗义疏财,喜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为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嫡派子孙。柴进系沧州横海郡(今河南沧县东南)人,追祖溯源,他的祖籍就在今太康县高贤。个中原因,还需要从位于太康城西北高贤东边宁庄村的子羔墓说起。

  子羔墓的墓主是子羔,即高柴。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或季羔,春秋末期齐国人,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高柴还是齐文公后裔,齐公子高奚的第十代孙。

  西周时,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西周后期共和年间,齐厉公之子吕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有二子,即长子脱,次子服,服被封为上卿。齐文公在位十二年病逝,太子脱即位,是为齐成公。服耳闻目睹了王族争夺王位的血腥残酷,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之惨状,为避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便决定辞官退隐民间。成公只好应允服的恳求,将高地(今河南禹县)封为他的食邑,封户千户,赐田万亩。服到封地后,与民同乐同劳动,当地老百姓尊称他为“公子高服”。

  服在这里远离国都,乐得其所,天长日久,服就让人们称他为“公子高”,其孙奚,时为齐国重臣。齐襄公孙子无知谋杀了齐襄公后篡权为王。奚利用自己在宗室中的威望,联合其他大臣诛杀了无知和叛党,迎立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论功行赏,封奚于卢邑,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高奚后代遂有高姓。高柴为高奚第十代孙。

  公元前521年,高柴出生于齐国古柴城(今山东新泰市境内),少于孔子三十岁,身高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少年时,其父早亡,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成人后,高柴投于孔子门下学习儒家知识。高柴博学多才,进退有度,凡事善始善终,识大体顾大局,深受孔子好评,后来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曾先后担任鲁国、卫国大夫,主管的司法案件多次受到君臣的称赞。尤其是仁孝方面,高柴更是受人称颂。高柴的母亲死后,他守墓三年,哭了三年,从来都没有笑过。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高柴师兄子路正在卫国大夫孔悝家做家臣,高柴劝其一块逃走。子路不从,终为内乱所杀,高柴逃奔到了鲁国。孔子听到子路被杀的噩耗,大哭不止。由于悲伤过度,不久孔子也去世。这年,高柴43岁。

  高柴为孔子守孝三年后,游学授徒于鲁国、楚国、陈国(今太康、商水、杞县一带),后在陈国北部梁乡(今太康县高贤乡)南台(今高贤西聚台岗)之上设馆教学,择土定居,长期从事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学。

  在当地大户侯善的资助下,高柴在此教书育人长达85年,学生遍布黄河流域及长江南北。高柴一直活到128岁,死后葬于今高贤乡宁庄村东。学生侯三畏捐地十亩,让高柴后代为其守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尊为正统思想之后,孔子门生备受推崇。

  东汉时,高柴开始被文人骚客于春秋二季祭祀,唐朝时被封为共伯,宋朝时被封为共城侯,并从祀孔子。唐朝修一寺院,明朝建有大小双塔,高柴以128岁的高寿而逝被称为“寿圣儒贤”,寺院双塔遂命名为“寿圣寺”、“寿圣寺塔”。可惜,寺院已毁于战火,小寿圣寺塔也于1858年为防捻军经过,被太康知县下令扒掉修筑高贤寨四门了。高贤集原不叫高贤,原称梁乡、双塔集。清朝1858年间扒掉小塔后,后人为纪念高柴,遂将此集更名为高柴集,后又称高贤集。

  高柴有9个儿子,29个孙子,其长孙叫高举,生长于高贤。当时,正值战国初期,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姓别婚姻,氏别贵贱。由于战国时期动荡不安,姓与氏的界线模糊不清,合而为一了。高柴远祖乃齐国王公贵族,本姓姜,后改姓高。到了高举这一代,因其祖父高柴不但为名门之后,又是孔圣人七十二贤之一,为光宗耀祖,便以祖父高柴之名,别立姓氏,而为柴氏。自此,高举又称柴举。高柴后代子孙中遂有柴氏的繁衍和延续。柴氏后人奉高柴为柴氏始祖。天下柴氏得姓于太康梁乡(今太康高贤),盛于山东、山西、河北隆尧。目前,柴氏遍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江西、贵州等地。所以,天下柴氏出自太康。(高雷)众所周知,《水浒传》梁山英雄好汉之中有一位人称“小旋风”的柴进。此人精通武艺,仗义疏财,喜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为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嫡派子孙。柴进系沧州横海郡(今河南沧县东南)人,追祖溯源,他的祖籍就在今太康县高贤。个中原因,还需要从位于太康城西北高贤东边宁庄村的子羔墓说起。

  子羔墓的墓主是子羔,即高柴。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或季羔,春秋末期齐国人,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高柴还是齐文公后裔,齐公子高奚的第十代孙。

  西周时,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西周后期共和年间,齐厉公之子吕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有二子,即长子脱,次子服,服被封为上卿。齐文公在位十二年病逝,太子脱即位,是为齐成公。服耳闻目睹了王族争夺王位的血腥残酷,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之惨状,为避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便决定辞官退隐民间。成公只好应允服的恳求,将高地(今河南禹县)封为他的食邑,封户千户,赐田万亩。服到封地后,与民同乐同劳动,当地老百姓尊称他为“公子高服”。

  服在这里远离国都,乐得其所,天长日久,服就让人们称他为“公子高”,其孙奚,时为齐国重臣。齐襄公孙子无知谋杀了齐襄公后篡权为王。奚利用自己在宗室中的威望,联合其他大臣诛杀了无知和叛党,迎立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论功行赏,封奚于卢邑,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高奚后代遂有高姓。高柴为高奚第十代孙。

  公元前521年,高柴出生于齐国古柴城(今山东新泰市境内),少于孔子三十岁,身高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少年时,其父早亡,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成人后,高柴投于孔子门下学习儒家知识。高柴博学多才,进退有度,凡事善始善终,识大体顾大局,深受孔子好评,后来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曾先后担任鲁国、卫国大夫,主管的司法案件多次受到君臣的称赞。尤其是仁孝方面,高柴更是受人称颂。高柴的母亲死后,他守墓三年,哭了三年,从来都没有笑过。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高柴师兄子路正在卫国大夫孔悝家做家臣,高柴劝其一块逃走。子路不从,终为内乱所杀,高柴逃奔到了鲁国。孔子听到子路被杀的噩耗,大哭不止。由于悲伤过度,不久孔子也去世。这年,高柴43岁。

  高柴为孔子守孝三年后,游学授徒于鲁国、楚国、陈国(今太康、商水、杞县一带),后在陈国北部梁乡(今太康县高贤乡)南台(今高贤西聚台岗)之上设馆教学,择土定居,长期从事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学。

  在当地大户侯善的资助下,高柴在此教书育人长达85年,学生遍布黄河流域及长江南北。高柴一直活到128岁,死后葬于今高贤乡宁庄村东。学生侯三畏捐地十亩,让高柴后代为其守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尊为正统思想之后,孔子门生备受推崇。

  东汉时,高柴开始被文人骚客于春秋二季祭祀,唐朝时被封为共伯,宋朝时被封为共城侯,并从祀孔子。唐朝修一寺院,明朝建有大小双塔,高柴以128岁的高寿而逝被称为“寿圣儒贤”,寺院双塔遂命名为“寿圣寺”、“寿圣寺塔”。可惜,寺院已毁于战火,小寿圣寺塔也于1858年为防捻军经过,被太康知县下令扒掉修筑高贤寨四门了。高贤集原不叫高贤,原称梁乡、双塔集。清朝1858年间扒掉小塔后,后人为纪念高柴,遂将此集更名为高柴集,后又称高贤集。

  高柴有9个儿子,29个孙子,其长孙叫高举,生长于高贤。当时,正值战国初期,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姓别婚姻,氏别贵贱。由于战国时期动荡不安,姓与氏的界线模糊不清,合而为一了。高柴远祖乃齐国王公贵族,本姓姜,后改姓高。到了高举这一代,因其祖父高柴不但为名门之后,又是孔圣人七十二贤之一,为光宗耀祖,便以祖父高柴之名,别立姓氏,而为柴氏。自此,高举又称柴举。高柴后代子孙中遂有柴氏的繁衍和延续。柴氏后人奉高柴为柴氏始祖。天下柴氏得姓于太康梁乡(今太康高贤),盛于山东、山西、河北隆尧。目前,柴氏遍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江西、贵州等地。所以,天下柴氏出自太康。(高雷)众所周知,《水浒传》梁山英雄好汉之中有一位人称“小旋风”的柴进。此人精通武艺,仗义疏财,喜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为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嫡派子孙。柴进系沧州横海郡(今河南沧县东南)人,追祖溯源,他的祖籍就在今太康县高贤。个中原因,还需要从位于太康城西北高贤东边宁庄村的子羔墓说起。
  子羔墓的墓主是子羔,即高柴。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或季羔,春秋末期齐国人,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高柴还是齐文公后裔,齐公子高奚的第十代孙。
  西周时,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西周后期共和年间,齐厉公之子吕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有二子,即长子脱,次子服,服被封为上卿。齐文公在位十二年病逝,太子脱即位,是为齐成公。服耳闻目睹了王族争夺王位的血腥残酷,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之惨状,为避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便决定辞官退隐民间。成公只好应允服的恳求,将高地(今河南禹县)封为他的食邑,封户千户,赐田万亩。服到封地后,与民同乐同劳动,当地老百姓尊称他为“公子高服”。
  服在这里远离国都,乐得其所,天长日久,服就让人们称他为“公子高”,其孙奚,时为齐国重臣。齐襄公孙子无知谋杀了齐襄公后篡权为王。奚利用自己在宗室中的威望,联合其他大臣诛杀了无知和叛党,迎立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论功行赏,封奚于卢邑,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高奚后代遂有高姓。高柴为高奚第十代孙。
  公元前521年,高柴出生于齐国古柴城(今山东新泰市境内),少于孔子三十岁,身高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少年时,其父早亡,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成人后,高柴投于孔子门下学习儒家知识。高柴博学多才,进退有度,凡事善始善终,识大体顾大局,深受孔子好评,后来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曾先后担任鲁国、卫国大夫,主管的司法案件多次受到君臣的称赞。尤其是仁孝方面,高柴更是受人称颂。高柴的母亲死后,他守墓三年,哭了三年,从来都没有笑过。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高柴师兄子路正在卫国大夫孔悝家做家臣,高柴劝其一块逃走。子路不从,终为内乱所杀,高柴逃奔到了鲁国。孔子听到子路被杀的噩耗,大哭不止。由于悲伤过度,不久孔子也去世。这年,高柴43岁。
  高柴为孔子守孝三年后,游学授徒于鲁国、楚国、陈国(今太康、商水、杞县一带),后在陈国北部梁乡(今太康县高贤乡)南台(今高贤西聚台岗)之上设馆教学,择土定居,长期从事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学。
  在当地大户侯善的资助下,高柴在此教书育人长达85年,学生遍布黄河流域及长江南北。高柴一直活到128岁,死后葬于今高贤乡宁庄村东。学生侯三畏捐地十亩,让高柴后代为其守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尊为正统思想之后,孔子门生备受推崇。
  东汉时,高柴开始被文人骚客于春秋二季祭祀,唐朝时被封为共伯,宋朝时被封为共城侯,并从祀孔子。唐朝修一寺院,明朝建有大小双塔,高柴以128岁的高寿而逝被称为“寿圣儒贤”,寺院双塔遂命名为“寿圣寺”、“寿圣寺塔”。可惜,寺院已毁于战火,小寿圣寺塔也于1858年为防捻军经过,被太康知县下令扒掉修筑高贤寨四门了。高贤集原不叫高贤,原称梁乡、双塔集。清朝1858年间扒掉小塔后,后人为纪念高柴,遂将此集更名为高柴集,后又称高贤集。
  高柴有9个儿子,29个孙子,其长孙叫高举,生长于高贤。当时,正值战国初期,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姓别婚姻,氏别贵贱。由于战国时期动荡不安,姓与氏的界线模糊不清,合而为一了。高柴远祖乃齐国王公贵族,本姓姜,后改姓高。到了高举这一代,因其祖父高柴不但为名门之后,又是孔圣人七十二贤之一,为光宗耀祖,便以祖父高柴之名,别立姓氏,而为柴氏。自此,高举又称柴举。高柴后代子孙中遂有柴氏的繁衍和延续。柴氏后人奉高柴为柴氏始祖。天下柴氏得姓于太康梁乡(今太康高贤),盛于山东、山西、河北隆尧。目前,柴氏遍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江西、贵州等地。所以,天下柴氏出自太康。(高雷)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0 02:56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