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品牌]利津水煎包

[复制链接]
查看844 | 回复0 | 2013-2-26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特产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利津水煎包是用的一个初夏的满月大的盘子盛装的,水煎包皆是圆柱形的,齐齐地立着,像一顶顶小型的厨师帽,皮表呈麦黄色。包子散发出一股子质朴的面味,浑厚的猪肉和辛辣的葱味。我以为有关面食,其美好与否,首先便是要有面味。面味是麦子的本质的信息,它里面有阳光的芬芳。猪肉和葱,则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芳香属性。
用筷子拦腰将其夹起,咬下水煎包的上端,口中感觉面是为发面,泡松柔软,亦具弹性,当然这才是揭开了序幕,或曰揭开了解读利津水煎包的盖子。接下来是用视觉与嗅觉深刻考察水煎包的内部,是为肉馅、葱、韭菜、胡椒粉、姜末,也略约有些粉条。继续往下吃,中部是馅与面的混合体,味道深入了一层。再继续往下吃,馅中就有了一些汤汁,浓厚得多的味道开始绕舌回环,悠然绵长。吃到底部便是抵达吃利津水煎包的高潮。水煎包的底部一半是绵软,一半是焦脆,透了油的。底便是焦香的,它在满足食者的品味之后,再度提供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欢的爽心的咀嚼齿感。到这个时候,品味一个利津水煎包的历程已经完成大部,余下的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细细回味了。[2]  利津是东营的古县城之一,始建于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地而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因利津古城的整体轮廓恰似一只凤凰,头朝东、尾向西;西出城门的三股官道,犹如凤凰尾巴上的三根长翎。所以,昔时利津城又被冠以凤凰城的美名。凤凰城紧邻黄河,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地方名吃繁多,盐窝全羊汤、黄河故道鲜鱼汤、北岭丸子等享誉四方,其中的代表利津水煎包香飘凤凰城,百年不绝。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出期,在滨、蒲、利、海、阳、沾诸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
据饮食业的老户介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集镇,就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铺户。当时,全县小有名气的是盐窝镇尚家村。到了民国5年,县城西街的卖水户刘明远、刘凤刚父子,将盐窝镇的水煎包师傅尚乐安请到了县城,办起了水煎包专营小店—茂盛馆。之后,经过不断改进,水煎包达到了色味俱佳的水平,博得了顾客好评,当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刘凤刚开了张,别处的水煎包不吃香。”
从此以后,县城的水煎包工艺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皮呈金黄色,酥而不硬,陷多皮薄,香而不腻,老少皆宜,堪称面食之佳品。
利津水煎包为发面煎包,一般有荤素两种馅,包子下锅后,经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美食家古清生先生在品尝利津水煎包后,写下了利津水煎包的美文,“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馅多皮薄,香而不腻,酥而不硬,色味俱全,堪称面食之佳品。”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QQ截图20130226204348.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