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氏宗亲】房姓姓氏渊源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听众

8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13
注册时间
2011-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原飞鹰   发表于 2011-1-12 12:47: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房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的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尧帝的儿子朱开始被封于丹水,史称丹朱。
尧帝认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能有一个带领大家克服天灾的继任者,尧帝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就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
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遂平),为房邑侯。丹朱之子陵,袭封后以封地名称为姓氏,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氏。其裔孙房雅为汉朝桓帝刘志执政时期(公元146~167年在位)的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一说为今山东武城,待考),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清河,并逐渐形成为一个望族,史称房氏正宗。
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出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后来成为房氏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出国之邑房渚,属于以地名为氏。
房渚,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称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后成为楚国的一个邑地,改称“房渚”。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改房渚为房陵郡,在唐朝武德初年又改为房州。
在历史文献《房县志·事纪》中记载:“周倾王四年春,楚子糜,成大心败糜于房渚。”房渚,就是防渚、房陵,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古代居于房渚之邑者,有取地名为姓氏者,称房渚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房氏、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工匠房,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房,在春秋战国时期亦为箭室的通称,箭室,就是盛装箭的箭匣,一般有十支、十六支、二十支、二十四支装的不同箭匣,有木制、皮制、竹制、锦制等,甚至有青铜制的。箭匣就是箭的房子,而箭匣一般负于背侧,或跨于腰旁,“房”就是“旁”的另称,因此称箭匣为“房”
在史籍《左传·宣十二年》:“知庄子每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菆,就是优质的好箭,房,就是箭匣。
在古代制作“房”的工匠,称作房人、房工,该房工不是建造房屋的。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房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房氏,其源繁复,不可一论,人数远众于姬姓房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屋引氏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深化的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屋引氏皆改为汉姓房氏,人数远众于姬姓房氏,是为河南房氏一族。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贞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房氏,源出蒙古贞部落,主要分布于今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贞部落,史称蒙郭勒津,它是我国北方蒙古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早在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7年),后金政权就在今阜新地区曾建立过以蒙古贞部落未核心的行政机构土默特左翼旗,负责掌管蒙民事务,直到194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阜新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贞人们以丰富的文化,创造和发展了蒙古贞地名风俗文化。其中的汉化姓氏房氏,就突出显示了蒙古民族从牧羊、牛到圈猪,是由游牧到定居的生产方式变化的痕迹。
蒙古民族早先是游牧民族,没有房屋的概念,随着成吉思汗建立起庞大的大蒙古汗国,在与南宋王朝和其他民族的频繁接触中,逐渐汲取和吸收汉族文化,始在蒙古语中出现了“格日”这样的词汇,即毡房。以后,有关“房”的词汇日渐丰富,特别是在蒙古贞部落中,其关于房屋建筑的词汇明显要比其他蒙古部落丰富得多。
类如:
“彼力车尔古日本格日”,意为草原上的三间房,汉义简译为“三家子”;
“伊斯根格日”,意为毡房,即蒙古包,汉义简译为“牛坟格勒”;
“他力压音道伦格日”,意为农家七间土房,汉义简译为“七家子”;
“敖伦胡度格日”,意为多井房、挨着井的房子,汉义简译为“敖伦”;
“瓦格日恩格日”,意为大瓦房、有院落的瓦房,汉义简译为“高家瓦房”……等等。
这些不断涌现的蒙古族语言,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居住形式由毡房到农房、土房,再到打井、住瓦房,明确地表明了其生产生活方式由逐水草而游牧到定居务农兼畜牧的历史过程,展示了蒙古贞部落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深刻历史痕迹,并成为今天辽宁阜新地区一直沿用的地名。
这些历史遗迹非常深刻的蒙古语称谓,一直也是相应居地的蒙古族同胞在明朝时期的姓氏的一部分。到了明末清初,彼力车尔古日本格日氏、伊斯根格日氏(牛坟格勒氏)、他力压音道伦格日氏、敖伦胡度格日氏(敖伦氏)、瓦格日恩格日氏等,就已经有人汉化为汉姓房氏,至清朝中叶乾隆大帝执政时期,汉化风气大盛,这些蒙古姓氏亦大多转化为汉姓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辽东房氏。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22:09 , Processed in 0.23670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