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查看1679 | 回复0 | 2011-1-14 16: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泗水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庄新明刘文华)日前,从泗水县文广新部门了解到:该县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卞庄子刺虎的传说、舜的传说、华胥的传说等三项民间文学,毛家刀制作技艺、泗水豆腐皮加工技艺、泗水大锅饼加工技艺、“小脚”花生米加工技艺、泗水煎饼加工技艺、泗水民间刺绣等六项民间手工技艺,以及民间美术泗水民间泥塑。


  

泗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卞庄子刺虎的传说是春秋时鲁卞邑大夫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等到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引出“坐山观虎斗”成语,泗水卞桥南山有“虎斗坡”和“观虎石”等遗迹;舜的传说见诸《史记·五帝本纪》,相传舜年轻时活动在泗水,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成年后入主中原,成为海内各部族推举的“盟主”;华胥的传说源于古华胥和雷泽地区,这里是上古时东夷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伏羲的母亲华胥因在雷泽中履大人迹而生伏羲;“毛家刀”制作技艺产于泗水县东立石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毛家刀传承已有六代人,族内世代传承;泗水豆腐皮加工选用优质大青豆,以及泗河甜水,其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薄而筋道耐嚼,久煮不粘,常温可放置三到五天不变质;泗水大锅饼采用当地优质小麦面粉作为主要原料,工艺流程包括发面、兑面、醒面、分剂、擀饼、烙、出锅,用无烟煤文火烙熟,做出的锅饼硬而密度大,有嚼劲口感好,易携带不易变质;“小脚”花生米加工技艺传承于柘沟一代,精选当地所产白沙花生米,手工剥去花生壳,配料使用大茴香、小茴香、花椒、桂皮、精盐和柘沟本地特有的白陶土。制作工序包括选原料、浸泡、浸焖、晾晒、炒制、冷却;泗水民间刺绣工艺又称 “绣花”、 “女红”,每当有婴儿满月时,亲友都要绣制童帽、童鞋、围嘴、枕头作为赠礼,以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年轻人结婚时的穿戴和陪嫁,都少不了精致的绣品,所绣图案带表亲人美好的心愿。泗水民间泥塑已有千余年历史,民间流行着泥娃和各种泥动物的制造,描彩泥娃、泥虎、泥猫等民间泥艺术品为佳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