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馆
›
村村通
›
山东
›
父老乡亲
›
历史沿革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811
|
0
|
2011-1-18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
时期,先后为
莒
、
楚
、
鲁
、
齐
所辖;秦汉属京东东路密州;
明代
分属山东布政青州府的
诸城
县和莒州及所辖的日照县;
清代
分属沂州府和青州府的
诸城县
。
五莲地区历史沿革
五莲县
五莲县建于1947年。其疆域原分属
莒县
、日照、诸城三县所辖。据旧志记载:莒县,周为
莒国
,秦始置县,汉袭秦代建制。
汉文帝
封朱虚侯
刘章
为城阳王,以莒为都,称城阳国。金置城阳州于此,后改为莒州。明撤县入州。民国改州为县。日照县,周属莒国,秦属莒县。
西汉
置海曲县,之后又置昆山县;
东汉
废昆山县,改海曲县为西海县,晋撤西海县,并入莒县。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金始置日照县。诸城县,周先属莒国,后分属鲁国、
齐国
,秦始置县,其名不详。汉置
东武县
、莒县,隋改名为诸城县。
上述记载表明,首县、日照、诸城三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十年代发现的丹土村和
东城
仙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五莲地区早期属龙山文化。横亘县境北部的战国时期
齐长城
遗址
,建于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座于九仙山前的牌孤城遗址,经考证为战国时期营垒。
现据莒、日、诸三县旧志及有关资料,将五莲地区的历史沿革简述如下:
五莲地区古属
青州
。周朝为莒国的封地。民国《重修莒志》载:“
周武王
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今胶县西南城子崖村附近),后迁莒。”战国时期仍属莒国。至楚简
王元年
(公元前431年)北伐灭首,又为楚地,继而分别为鲁国和齐国所辖。据《
竹书纪年
》载:齐国筑长城,以此为界,北为齐国,南为鲁国。之后,
楚考烈王
再次北伐灭鲁,又分别为
楚国
与齐国所辖。秦朝时,属
琅琊郡
莒县(今五莲县境北部原属诸城县部分,秦时已置县领辖,县名已不可考)。
西汉时,属
徐州
刺史部琅琊郡(据民国《重修莒志》记载,莒县是时曾属
兖州
郡城阳国,待考),今五莲县境分辖于首、海曲、
昆山
、东武、诸、折泉(《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折泉县”条注云:“
汉侯
国,后汉省。
故城
在今诸城县西南七十里”)六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为国,属徐州刺吏部
琅琊国
。时昆山县废,改海曲县为
西海
县,境内分辖于首、西海、东武、诸四县。
三国
曹魏时期,分属徐州部
城阳郡
和青州部琅琊郡。时西海县撤销,并入莒县,境内由莒县、东武县、诸县分辖。
晋初,属青州部城阳郡;
太康
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阳郡的莒、东武、姑幕、诸四县改属徐州部东莞郡。境内分别由莒、东武、诸三县所辖。
十六国
时没有专属,曾先后属石赵、
慕容燕
、苻秦,
隆安
三年(公元399年)又属南燕,义熙六年(公元411年)复归晋。
南北朝
时,南朝
刘宋
因旧未变。
北魏
占据山东后,到
宋文帝
元嘉廿八年(公元451年),属
南青州
东莞郡,后属
胶州
东武郡,五莲地区分辖于莒、东武、诸三县。东魏孝静帝
武定
七年(公元541年)改东莞郡为义塘郡。到
北齐
时,分属南青州的义塘、
东安
、高密三郡。时诸县撤销,并入东武县,今县境归莒县、东武县分辖。北周改属莒州义塘郡,境内仍分辖于莒、东武二县.
隋朝初年,五莲县境分辖于徐州琅琊郡莒县(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改莒县为莒州;大业二年即
公元606年
,复罢州为县)和青州高密郡东武县(开皇三年废郡,置胶州;开皇五年改为密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东武县为诸城县。
唐朝
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今县境分辖于莒县和诸城县。据民国《重修首志》记载,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莒州,下辖莒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撤销莒州,莒县改属密州。
五代十国
归属如故。
宋初,分全国为
十三道
,至宋太祖
淳化
五年(公元994年)废道存路,时属京东二路密州;熙宁七年
五莲县
(公元1074年),属京东东路密州;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日照镇与诸城县改属临海军,随废,日照镇仍并入莒县,与诸城县同辖于密州。此时,五莲县境分辖于莒县和诸城县。
金代,升日照镇为日照县。时莒县与日照县同属山东东路琅琊郡莒州(莒州原为城阳军,大定廿二年即公元1182年升为城阳州,廿四年改为莒州),诸城县属山东东路琅琊郡密州。五莲地区分别归莒县、日照、诸城三县所辖。
明代,据《明史•卷41》载:“莒州,
洪武
初,以州治,莒县省,领日照、
沂水
两县。”又据《山东通志•沿革》记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废密州,以(诸城)县属青州府。”时五莲县境分辖于山东布政司青州府的诸城县和莒州及其所辖的日照县。
清代顺治、
康熙
两朝,县境归属因旧未变。至
雍正
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为直隶州,仍辖日照县。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为散州,升沂为府,今县境分辖于沂州府莒州及其所辖的日照县和青州府的诸城县。
公元1912年,
中华民国
成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设道,
地方政府
改为省、道、县三级。当时,莒州改州为县,同日照县皆隶属岱南道。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改属济宁道;诸城县隶属
胶东道
,五莲地区仍属莒县、日照、诸城三县所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济宁道,置琅玡道,莒县、日照县归其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统一山东省,废道,县直属山东省管辖,今五莲县境隶属如敌。
1937年7月7日,
日本
发动侵华战争。同年冬,莒、日、诸三县国和民和党政府,竞相拉队伍,“武装逃难”至五莲山区。l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诸城、日照、莒县三县
县城
。3月,中和共鲁东南特委建立;秋冬,中和共莒县县委、诸城县委、日照县委相继建立,并先后成立各县
八路军办事处
。此时,五莲山区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山区为中和共鲁东南特委及莒、日、诸三县县委活动地区;台潍公路和泰石公路沿线为日伪占领区,建立了“维持会”、“新民会”等伪管理体制;其他地区均为国和民党地方游击队盘踞。当时驻五莲地区的国和民和党杂牌军队有十三部分之多。1943年3月,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住政府在长兰村成立(当时称日照县行政委员会)。之后,随即成立其所辖的第三区抗日民住政权(辖今五莲县境的高泽、洪凝、松柏、街头、
王世
幢一带)。同年6月,由于形势恶化,党的武装力量和政府机关撤出五莲山区至泰石公路以南。
1943年,八路军
滨海
十三团进军泰石路北,解放了五莲大部地区。同年,日北、莒北、诸城三县抗日民住政府相继建立,隶属滨北行署。其时,今五莲县境由日北、莒北、诸城、诸莒边四县分辖,并先后建立了十一个区级抗日民住政权:日北县的洪凝、街头、五莲、滨安四个区,莒北县的中至、石场、管帅三个区,诸城县的麻湾(后改为户部)、仁里、高泽三个区,诸莒边的
淮河
一个区。1944年诸城县增设积沟区,辖今五莲县境的牛家
官庄
、院西、佛堂一带。
1945年,日北县撤销,其所辖今五莲县境的洪凝、街头、五莲三个区并入
藏马县
。诸城县的户部区亦于同时划归藏马县管辖。
l947年5月12日召开大会宣布五莲县建立,归
胶东
行署滨北专署管辖。县
行政区划
由藏马县的户部、五莲、洪凝、街头及诸城县的
常山
、仁里、高泽共七个区组成。1948年增设
松柏
区。1949年12月莒北县撤销,其所辖之中至、管帅、淮河三个区并入五莲县。时全县共辖十一个区。
1950年春,滨北专署撤销,另设胶洲专署,五莲县隶属胶东行署胶洲专署管辖。1954年1 2月,莒县的石场区划归五莲县,时辖十二个区。1956年2月撤销松柏区,时辖十一个区。
1956年3月,胶洲专署撤销,五莲县划归
昌潍专区
。同年四月,常山区划归诸城县,时五莲县辖十个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院西、许孟、高泽、
坊子
、街头、宋家、潮河、叩官、花崖、回头、户部、高戈庄、
汪湖
、张仙、管帅、于里沟、中至、学庄、洪凝、松柏、中幢、迟家庄、石场、崖前二十四个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共划为洪凝、高泽、许孟、汪湖、管帅、中至、石场、于里、街头、潮河、叩官、户部、松柏十三个公社。1965年5月,经昌滩专署同意,原十三个公社划为十六个,增加院西、
山阳
、王世瞳三个公社。1970年昌潍专区更名为
昌潍地区
,专员公署改为
行政公署
,1981年改为
潍坊
地区,五莲县隶属未变。1982年12月经潍坊行署批准,撤销洪凝公社,设
洪凝镇
。时五莲县辖十五个公社,一个镇。1983年10月,潍坊地区行政公署撤消,更名为滩坊市,五莲县归潍坊市管辖。1984年5月12日进行体制改革(又称乡改),撤销人民公社,除洪凝镇体制名称未变外,原潮河、许孟、管帅、街头四个公社改为镇,叩官、户部、松柏、山阳、王世疃、石场、于里、汪湖、中至、高泽、院西十一个公社改为乡,新建
七宝山镇
和罗圈、山庄、杜家沟、花崖(1984年9月22日改为
魏家乡
)、槎河五个乡。时全县辖十六个乡、六个镇。同年8月至1 2月,对农村体制进行了改革,原
生产大队
改称村庄,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2年底由潍坊市划归日照市管辖,现辖12处乡镇、632个
行政村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liujuan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