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玉振先生,字醒如,甘肃省榆中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享年78岁.老先生精通古文经义,诗文并茂,尤以书法著称,在陇原大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并闻名于国内外.
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训.少年时期在故乡私塾读书,1929年以后,在兰州﹑银川和皋兰等地,以文书﹑写字谋生.解放后,先后在西北军区公共卫生学校﹑兰州市卫生局﹑兰州市第三人民但任文书工作,1972年退休.
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文联委员﹑兰州飞天书画学会顾问﹑兰州市政协委员.
他是苑川河水(榆中县金崖镇)养育出来的,土生土长的全国著名的楷书大家.他先后两次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大楷字帖》﹑《大中小楷习字帖》﹑《唐诗大楷字帖》﹑和《袖珍古诗小楷字帖》等.泽惠后学,享誉中外.
先生在书法上,取法二王﹑颜真卿﹑欧阳询和赵孟頫等历代名家,用功至深.
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已是陇上著名书法大家的他,应甘肃人民出版社特约,书写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大楷字帖》,在全国发行后,影响很大,为此,河南人民出版社特向甘肃人民出版社借版权大量再版发行,引起书法界很大轰动。先生在书法上突出的贡献和成就,还主要表现在为广大中小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习字着想,先后应甘肃人民出版社之邀,于1962年出版《毛 主席诗词二十一首大楷字帖》, 1981年出版《大中小楷字帖》,1982年出版《袖珍古诗小楷字帖》, 1982年下半年抱病书写《唐诗大楷字帖》, 1984年出版后,共发行八十五万册,后又多次印刷,畅销省内外,受到广大青少年和书法爱好者的欢迎。其中 《唐诗大楷字帖》, 1982年评为甘肃省优秀图书.这些传世佳作,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先生的晚年,是人书俱老而达到艺术高峰的鼎盛时期,老先生将唐四大家杂揉,间架结构取欧、柳、颜,意趣上吸取赵孟,风格上注入魏碑神髓,变化为典雅雄奇独特的金氏书体,其立体 感很强,劲险挺拨,平正中有内劲,从容里见精神,布白不出贴学,风韵来自唐元。他集碑之大成,入墨涩辣,结构严谨, 高古浑穆,直到晚年,更趋方整平正,饱墨精气,圆方得体, 笔致回别,精心点画,出类拔俗,多所创获,笔势峻爽,气象森严,铸名家为一体。1980年,其楷书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首次书法篆刻大展,受到评审团专家的好评,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先生看到先生的作品后惊叹地说. 西北出了个楷书大师,这在全国也少见,难得。因此得全国楷书大师 之美称。先生的书法作品并与全国书法名家胡公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一起以醒目的位置悬挂,并选入《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特辑》中.
1981年飞天书画学会为先生、魏绍武、韩不言、高雪风等陇上著名书画老人在白塔山上举办了书画展览,展出期间,五幅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朋友选中,高价求走, 甘肃 日报》以《老树犹有新枝绿》为题作了报导。1982年春,先生又与韩不言,黎凡等人赴白银公
司为工人书写并赠送书法作品,受到近万名工人的热烈欢迎,后金老有病,白银公司领导和书法爱好者自发的先后几批(次)到兰州医院看望了老人。1983年市 政协为先生在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举办真草隶篆晚期百幅精品个人书法展。《兰州晚报》载文评论道. 看到金老的帧帧佳作,不由令人惊叹。所写小楷中堂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四条屏﹑柳宗元的《封建论》 ,洋洋千字,一气呵成,一丝不苟, 堪为精品.这些作品功力深厚,造型优美,既有欧体的劲险刻力,于平正中见险绝,又有赵体的圆转遒丽,但仔细寻味,却是自成面目,单是一个印章的选用和落款,就使读者可察作者文墨之深.……. 省上著名书法家黎凡称誉为“人书俱老”,真是恰如其分,.1983年,先生的楷书作品在省文联举办的甘肃省书法﹑美术和摄影展中,与原省书协主席赵正先生同获一等奖。
先生作风正派,品格高尚,为我省书画界所称道,其为人谨慎谦和,平易近人,曾为许多朋友、同事、乡亲、门徒, 书写过大量书法作品,但凡索字者,有求必应,不取报酬(也是在那文革的历史特定时期).他总以写字送人为乐事,甚至常登门送字。作为一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大家,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先生不图名利,淡薄一生地追求书法艺术,更注重书品、人品.
1983年,金玉振老先生正逢七十七岁,精神状态良好, 又办个展,又送文化下乡,辅导学生练习书法,当他雄心勃勃地向艺术的更高峰攀登的时刻,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1984 年1月16日永远告别了翰墨生涯,匆匆离我们而去……
省上著名书法家黎凡教授曾为老先生撰写挽联:砚边七十载,继古创今;墨宝千万年,师范后学。这是对老人一生书法艺术的最好概括和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