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刘永明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9 14:17: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记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刘永明 



  从读书中找到自信

  记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刘永明 

  1月5日上午,见到刘永明的时候,他刚刚给学生们上完一堂历史课。看上去,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刘永明,没有任何与众不同。

  然而就在前天,他的论文《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肯定,从而顺利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成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这个身份显然与众不同。

  在中国,敦煌学博士总共也才十多人,而博士后目前就他一个。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说,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的出站,表明中国敦煌学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整。

  刘永明说,能走到今天,与他年少时喜欢看故事书、翻连环画有些关系。

  小小读书郎在秦安县魏店乡,刘姓,是个大姓;刘家,是个名门望族。从保留至今的家谱中能看出,这一家出过许多进士、举人、秀才。

  1966年,这户人家的二小子刘永明出生了。刘永明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没有离开过土地,但却熟读三国,一本《三国演义》读了一辈子、讲了一辈子。“再困难也要让孩子读书”是这位老人一生的信念。刘永明的爸爸没有机会上学,凭借打得一手好算盘进了粮管所工作。

  刘永明6岁时,村里办起了学校,爷爷牵着他的小手去见老师。

  “会不会写字呀牎”老师问。

  “会写牎”刘永明一横一竖地写下几个字,围观的人看着稀罕,忍不住夸声一片。

  “我还会写很多呢牎怎么不让我写了?”才能没施展充分,小刘永明觉得有些遗憾。

  家里曾经有很多书,文革期间被烧掉了大部分,幸免于难的不多几本是幼年的刘永明最好的朋友。很小的时候,他就学会了看竖排文、繁体字的书,这为刘永明日后扎实的古文功底奠定了基础。什么线装本《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啦,连环画《李自成》、《昭君和番》啦等等。家人虽支持他读书,但觉得这些书并不适合小孩子读,他就常背过大人偷偷看。有的字认得,有的字认一半,半看半猜,竟也一本本地读了下来。

  “爷爷,爷爷,有个杨晋很厉害的。”

  “哪个杨晋呀牎”爷爷皱了眉头没听明白。

  “哎呀牎就是那个长了三只眼的。”刘永明比划着给爷爷看。

  “噢———倒是有个杨戬,确实很厉害。”爷爷笑着明白了。

  一直到今天,刘永明都认为:自己把书读得有些模样,是深受家庭影响。

  1983年,刘永明以全县文科最高分考入当时他所知道的名头最大的大学———兰州大学,选择的专业是自己打小就喜欢的历史。

  今日博士后那时,对于留在兰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的刘永明而言,觉得“做学问很难,当教授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1:24 , Processed in 0.36431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