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送礼应注意

[复制链接]

375

主题

0

听众

486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2
注册时间
2010-6-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木   发表于 2011-1-30 14:56: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春节将近,送礼是人们的一大困扰,尤其是怎样给上司送礼,更是令人费尽脑筋。据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在1100名受访者中,有30.77%的人送礼是为了单位上司,而在花费欲望超过2000元的受访者中,有33.3%的人送礼是为了给单位上司;在花费欲望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受访者中,有58%的人送礼是给单位上司的。
  为了送好礼,不少人绞尽了脑汁,乃至烦躁不安的地步。因为它既不能花销太大,这会令上司难以接受,但它又不能欠缺时尚,这会令上司小瞧自己。有人用“送礼焦虑综合症”来加以描述,特指那些对送礼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人。此外,送礼时人们还会有一种‘暗箱比较’的心理,他们暗中和别人攀比,看谁送得高级,谁送的礼物更得人心。”如此攀比下去,难免会使人在日后行事中变得前瞻后顾,烦恼无穷。
  新春给上司送礼,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建议:
  一、要送情义不要送利益
  送礼可谓是人类的情感的外化,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中,送礼更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所以,送礼具有传情达意和利益交换的双重功能。在这当中,如果人们能够在送礼中,要重情不要重利,就能走出送礼的困扰,达到礼轻情意重的境界。由此,与其说送给老板一瓶深年的茅台酒或一幅名画,倒不如送给老板一套他喜欢或需要的丛书或办公用具。  
  二、要送交流不要送形式中国人送礼,一向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但眼下,人们送礼越来越追求“礼多无人怪,礼重不压身”。这会让人在送礼中患得患失,担心礼重了对方不收,礼轻了表达不到位。其实,人们要在送礼中多在意交流,少在意形式,那样就会将送礼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说到底,送礼多是为了表达心意。由此,聪明的人不会借着新年送大礼的,那样会显得十分的做作与功利。
[url=http://www.jk3721.com/][/url]

  三、要送理解不要送焦虑  
  有些人送礼是为了实现某种诉求,这使得收礼的人在拿了礼物之后,时刻惦记着怎样回报对方。这种‘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心理实际上是压力转嫁,令受礼者焦虑大增。而且,送礼者身份越高、送的东西越贵重,则所求回报越多,收礼者越难受。由此,新春给老板送礼,首先要走出送礼的自恋,少想自己送礼物会达到什么潜台词的交流,多想送的礼物是不是老板所需要,所能能接受的。那样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你才能送礼送到上司的心坎上。  
  1924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举办五十大寿的寿筵,众多门客属下都来送寿礼,其部下冯玉祥送的寿礼最特别,只是一罐清水,意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反令吴佩孚对他另眼相看,直夸他送的礼物寓意深长。由此,送礼的艺术在于匠心巧具。出外讲课时,我送主办单位的礼物通常是一段寄语,我会先想好用语,请人写下来,镶嵌到镜框里,再送给当事人,很受欢迎。而每逢“六一”儿童节时,我送朋友家小孩子的礼物不外乎两类,一是益智游戏,二是《脑筋急转弯》,这些礼物的成本都很低,但作用都很大,没有家长不喜欢的。
  此所谓,送的贵不如送的巧,送的多不如送的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14:10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