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已香 于 2025-1-9 12:52 编辑
梅已香学老子笔记2
老子第二章
一,【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作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二,【分段分句讲解】
1)段
原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意: 用“恶”字,斯“不善”矣,意义的外延更宽泛更准确更严谨, 美—恶,善—不善 所以不直接用美丑对立,善恶对立】 注释: 【“美”】字: 会意字,从羊从大,造字本义“羊大则肥美” 甲骨文一人(大)的头上装饰羽毛类,以此为美,可称道女子男人的漂亮 又可以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称道美的事物。 “美哉” 美还可以作名词,好事善事与“恶”相对,跟“丑”相反 “有美丽美好事物,善人善事的意思”,也可以延伸更多。 天下都知道(美之为美——美丽、美好,善事都是美的事物) 斯(那么)恶(不美、不善、丑的事物与观念)就产生了。 【“恶”】字 形声字,从心亚声,亚,墓葬形,恶象。本义为罪恶罪过。 引申意,恶人,坏人,凶狠,丑陋,害,憎恨,畏惧,恶心,疾病粪秽等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都知道吉祥善良是善(好的),斯(那么)不善良,不慈悲的事物观念就 产生了。 【“善”】字: 会意字,誩(jìng)古人认为“羊🐑”是吉祥美好之物,还能分辨是非善恶。 故还在二人争讼之间作评判。代表正直善良。 善与恶相对,善良,慈悲和丑恶,残暴相对 “已”与“矣”古通,认同苏辙的“矣”,助词表感叹
2)段
原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解: 【有无相生】 此“有”与“无”,指现象界事物的显现或隐匿。 实有的利和空虚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一般不易为人察觉。 这和11章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样。 “相生的关系”是重点。生—产生。 【难易相成】 困难和容易是相互促成(成)的。事物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 【长短相形】 形,表现的意思。作动词。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长和短相互体现,短衬托长,长显现短,相互比较。 【高下相傾】 傾,趋向。高下相互趋向,相互包含的 【音声相和】 音,语音,乐音(这里特指乐音) 声,罄声,各种声音 如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般,“和”调和 【前后相随】 随,跟着。 前进与后跟相互跟随与转化 【这两段小结】 事物在对立中,相反相因,相反相成,强调了事物的两面性。 阐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
3)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重点【圣人】 道家的“圣人”(有道的人)均持严灵峰《老子达解》中的观点。 则体认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 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 主张清静无为。 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在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上均不相同。 道家追求的意境。 《富春山居图》 自然而然,大段的留白线条,没有主题,率性的表现,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 无为而为。 (心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能纳万🪞境) 平淡天真自然而生是黄公望的绘画意境风格(大痴道人黄公望) 【处无为之事】 处事以无为为旨。 【无为】 建立在“无为”基础上的“无不为” 不干扰,不妄为。 在老子的思想里,就是顺其(万物)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 “人为”,不主观作为,不强作妄为。 天地万物本“自然”(运行状态自然而然,法尔如此的状态) “无为”针对人的活动状态。 “自然”和“无为”是二而一的。 “无为”——“有为” “有为”是指强作妄为,肆意伸张自己的主观意欲。 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老子主张: 如何处事,当依循万物自然的规律而为,绝不强作妄为! 【行不言之教】 行为实施不言之教。 言:指事字,上舌下口 直言曰言,论难为语。直接说话是言,论辩发难是语。 不言,即不需要借助语言、号令来进行教化。 【万物作焉不为【始】(不辞)】,以为,始和辞古同音而导致误用。 此处当作动词“主宰”来讲,意谓: 随任万物的成长而不【主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促使万物生长生存生根……而不【动词占有】 依循道的规律有所作为……而不【动词依仗,仗持】 【功成而弗居】 大功告成,我们【动词不居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因为不拥功自居,自然不离【道】本身万物自有自己的生长状态。 我们不过是辅助的角色。🌹何尝不是如此啊! 注意:重点来了: 吾以为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后面应该是不去【道】,不去道 【而个人辅助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
三,【原文释译】
普天之下都知道美好实为美好,那是因为它有个相对的事物“恶”的存在。 普天之下都知道善实在是好善的,那是因为它有个相对不善的事物存在。 再有: 有和无是相互产生的关系, 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关系, 长和短是相互体现的关系, 高和下是相互趋向包含的关系, 音和声是相互调和的关系, 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关系。 所以,道家的圣人以无为为旨处事,行为实施以不言说,不随意发号施令为教化。 对万物的兴发而不主宰,生生不息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依恃, 大功告成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这就没有离(道)了。
四,【题外话:包容对立面】 滋养我们包容对立面的能力,接受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面性的事物。
1,中华文化中的对仗对联
1)弘一法师: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2)对联: 上联: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 下联: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志自高。 3)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4)对联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脚虎 5)对联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朝吟夕颂,唤回尘环梦迷人。
2,包容对立面的辩证思维方式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 【包容人生的繁华与荒凉】 【包容污秽和洁操】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曾国藩包容“朝歌夜弦、纸醉金迷的秦淮河生活风气。
3,随任自然,无为,平淡,天真的《富春江山居图》
另言:
死亡观念: 包括道家自然的生命观: 性命双修,超凡入圣,成仙得道 宋·张载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活着的时候顺应事物的发展,死的时候我会获得安宁。 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佛家不允许自杀
【作者简介】 戴莉,笔名梅已香,小名梅姑,号文溪君,大学本科,中学教师。上海市诗词学会会员,河北采风学会会员,乡约网合作号诗人。亦是“月轩”和上海市静安诗词社社员。 有诗歌作品被选入《上海市民终生学习人文行走学习手册》以及《诗赋时代》等杂志中。 诗歌获奖作品如下 (1)诗歌作品《天使行》在2020第六届上海市民诗歌节“风雨砥砺,唤醒生命的力量”原创诗歌征集中,荣获优秀奖。 (2)诗歌作品《花月春风浦江游》在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市民诗歌节暨第五届市民诗歌创作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