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美月圆喜意闹 泉城济南元宵整城醉

[复制链接]
查看1728 | 回复0 | 2011-2-18 15: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美月圆喜意闹 泉城济南元宵整城醉


  图一:元宵之夜,皓月当空,趵突泉涌,人流如织。 记者王锋 摄
  众多市民走上街头观赏花灯 记者王锋 摄
  

天公作美,一轮圆月当空照;人间喜庆,华灯初上闹元宵。


今年济南的月在朦胧的雾气里别有一番风味,大明湖里倒映的圆月美轮美奂,趵突泉在皎洁的月光下更加“楚楚动人”。还有绽放的礼花、绚烂的彩灯、精彩的演出、如织的游人……这一夜泉城如此祥和——— 月圆,灯美,元宵醉。


  

■圆月当空照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是不是最圆人们并不关心,元宵、中秋都是农历十五,也许人们是在盼着明天更圆的月亮。


昨晚8点,趵突泉泉池边,圆月映照喷涌的泉水,与天空中的月亮映衬,一静一动美不胜收。周围的花灯也让涌动的泉水五彩缤纷,“哗哗”的流水声加上游客的嬉笑,仿佛仙境一般。


■彩灯缤纷亮


昨晚7点30分,趵突泉公园东门,人头攒动,等待入园观赏花灯的人排起了长队。站在公园外,园内流光溢彩、五彩缤纷。


园内49个大型灯组各有特点,引人入胜。有的游客坐在扎制的画舫船内,通过大屏幕播放合成影像,仿佛人在船上游览一般,该灯组名叫“画舫环城”。


李清照纪念堂前,用三万只蚕茧一点点粘成的“玉兔拜月”灯组让很多人都想上前摸摸。“幸运转轮”以传统的十二生肖配以转轮,游客参与进来不但能赏灯,更可以获得奖品。“好漂亮的花灯!很快就轮到我们了。”菏泽女孩陈欣刚参加完艺考,就和朋友一起来看花灯了。“我和父母说了,要在这里看花灯,他们在家也可以收到我拍的视频和照片。”一边说着,陈欣一边用手机拍摄灯景。“吃完汤圆,我们一家就赶来了,元宵节比除夕热闹多了,大家都出来赏灯。”张先生与妻子带着6岁的女儿来趵突泉赏灯,他说,他是看趵突泉灯会长大的,每年都来看。


大明湖、泉城广场,市区各大景点都人山人海,在淡淡的月色下,人们尽情享受元宵节带来的欢乐喜庆。


■元宵味更浓


昨晚9点半,万达广场上赏灯的市民仍是接踵而至,携家人、朋友走在时尚的建筑旁,配以古色古香的花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一壶好喝不上头的酒,让人品不够看不够。”退休多年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今年的花灯他觉得是最美的一次。


昨晚10点,“嘭嘭”一颗颗绽放的烟花让人驻足观看,很多游客在喜爱的花灯前留影,“笑一笑,对,别眨眼啊,1、2、3,OK”。马上就要开学上高三的小李和家人一起来赏灯,本想看一看就回家的,但他被美丽的花灯吸引,看完趵突泉灯会后又来到了万达广场,“今晚的花灯真是太美了,让人不想回家。”


【槐荫】


百年商埠韵味足,西部新城风更劲


从正月十三起,经十西路腊山立交到京福高速公路南侧就成为花灯的海洋。据槐荫区有关方面透露,花灯会观灯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50万人次。


在老城区,槐荫区着力打造百年商埠风情区。在五里沟街道展区,老洋行、阜成信老棉花行、宏济堂等具有悠久历史建筑图片以及历史介绍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槐荫区投入近2000万元,对部分老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又组织人员对重点文化古迹摸底,创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也在紧张筹划中。


张庄街道展区的“西部新城耀星空”主题花灯展示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模型,花灯长12米,宽3米,高5米,花灯上矗立着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标志性建筑。


在经十西路花灯展区,营市街动态“高铁画卷”花灯引来众多游客。花灯以一幅长10余米的动态画卷作为造型,画卷上“和谐号”列车在高速铁路自西向东行驶,周围是林立的建筑群,上方是飞艇和飞机。


据工作人员介绍,动态“高铁画卷”花灯由发动机带动机械轮转动,实现了高铁列车疾驰,现代建筑林立,飞艇、飞机掠过上空的动感画面,将一个现代化的西部新城展现在群众面前。


振兴街街道办组织策划了“玉兔呈祥

振兴辉煌”喜迎元宵花灯会,并筹建了“振兴给力兔”、“振兴宝贝兔”等扮玩团。6个卡通玩偶给力兔和十余位可爱的宝贝兔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在场群众的欢呼。

(记者白鹏飞)


【历城】


主打非物质文化遗产牌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历城区元宵灯会主打“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各色民俗表演为辖区居民送上节日祝福。


昨天上午10点,在祝甸东晨大街众多居民赶来看特色表演。这其中,抬芯子、梆鼓秧歌等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更是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童男童女绑立在高高的芯子上,扮成《打渔杀家》、《卿云下书》、《白蛇传》里的各色人物,跟随着抬芯子的大人们的步伐及杆子的自然晃动,飘然行走。抬芯子的人群刚一亮相,就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不少孩子更是爬上大人的肩头。


梆鼓秧歌受山村民俗的影响,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都突出豆腐的鲜明特色。豆腐在当地群众的生活中不仅是物美价廉的大众菜,还因为谐音“都福”,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重新整理的梆鼓秧歌,既保留了古老的民俗风貌,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融合了时代的节奏韵律。


在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还能看到如此鲜活的民间特色表演,不少居民都感到年味儿更足了!


(记者陈彤彤)


【章丘】


“民俗大集”闹元宵


卤水点豆腐、戗剪子磨菜刀、锔破唱小调,元宵节期间,这些在人们脑海中日渐模糊的民间工艺在章丘市百脉泉广场登台亮相,让众多游客倍感新奇。


今年,章丘市大打“民俗牌”,组织数百名身怀绝技的当地民间艺人在百脉泉广场举办了一场展示民俗工艺、民间艺术的“民俗大集”。龙山黑陶、葫芦雕刻、蛋壳雕、老粗布纺织、黄家烤肉等章丘传统工艺纷纷登场。从选土开始,历经晒土、浸泡过滤、沉淀缩水、制泥、制坯、晾坯、修坯、压光、刻花、干坯等12道工序,龙山黑陶的制作工艺让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去年,登上首届非物质遗产博览会的章丘大葱种植工艺更让大家深感这大葱种的不容易。来自刁镇小坡村的刁广同一边哼唱着小调《咕噜子担》,一边向大家表演已很罕见的锔破手艺。民间艺人亮出的“绝活”吊足了现场观众的胃口,纷纷参与其中。


同时进行的民间艺术表演也让众多游客大饱眼福。圣井街道的扁鼓、明水柳沟村的舞狮、普集镇的旱船,所有在章丘小有名气的民间表演队伍都被请到了百脉泉广场。欢快的狮子、飞舞的巨龙、灵巧的秧歌、悦耳的鼓点,搅热了章丘的“大客厅”。


“我们借元宵节举办‘民俗大集’,就是要充分展示民俗文化的精彩,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传承下去。”章丘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局长李传武说。(记者文洁通讯员曹长兴 袁致甲)




0.jpg
1.jpg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