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7
- 积分
- 7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2-19
- 注册时间
- 2011-2-19

- 乡约币
- 16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2-19
- 注册时间
- 2011-2-19
|
商时有艾侯国---古艾国
1、古艾国为何建都修水
殷商时修河上游出现诸侯国,即建都渣津龙岗坪的“艾侯国”。《罗泌·路史》记:“艾,商侯爵,有艾侯鼎”。《黄长睿·钟鼎遗文》载:“商,艾侯鼎铭云:维无祀王命艾侯作鼎曰,锡尔侯,丰尔稼穑,使尔子子孙孙永保用享”。《汲象周书·世浮解》云:“乙己陈本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其为侯国无疑”。说明辖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的艾侯国,已是商朝势力延伸赣鄱地方体现点,《左传》“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的“艾”地即此。《江西通史》载“周王朝对江西地区的统治主要是向江西境内的‘雁’地和‘艾’地派驻了‘监’,以加强其对该地区的统治”。公元前504年,吴败楚后改艾侯国为艾邑,直至隋开皇九年(589)艾县并建昌,龙岗坪为何能立为都城和治所两千余年才告退历史?有待史家解谜。
(熊耐久)
2、修水客属为何称“怀远人”
九江诸县别称客家人“棚民”、“客籍人”,修水还称“怀远人”。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宁州知州奉旨召民垦荒,述说修水赋地牛种等优惠,闽粤赣南客家先民纷至后,官府漠其垦荒纳税功劳,反视“棚民”、“匪类”,不按清例依允入本地籍,以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雍正元年(1723)8月,客家黄、刘、谢、张、余五姓代表联名申籍,义宁知州刘世豪允准,但遭少数士绅、生童到南昌州府干涉和 城乡遍布谣言阻挠,次年州考因之五次更改日期。雍正三年,州府批文捉拿生事者对质,刘世豪知州才得以召集合州士绅议定另设“怀远都”安置客家人,当年总督府批准建“怀远都”后,修水客家人便统称为“怀远人”。 (钟朝霞)
3、伍子胥 何处逃关
伍子胥三日须发俱白逃关的故事广为流传,但该关何处一说安徽文昭关,另说湖北麦市昭关镇,笔者则认为是修水太平岭(原古岭)。春秋战国时,修水古岭东属吴西属楚,楚平王听信费无极谗言杀伍子胥父(伍奢,楚大夫)兄后对其追杀,伍子胥逃至古岭关卡时,幸遇诚信忠厚的东皋公。公仰其才华为人,寻思让体貌与伍相似的家人黄虎纳助伍过关,正巧伍子胥躲了三天焦虑担忧须发全白,东皋公便使黄虎纳前行过关伍扮家人随后,守卒对画像擒黄而伍乘机入吴,公反责卒乱抓家人对证以释。修水历次史志都记载以上史料,东皋公故里和古岭亦命名东皋村、太平岭,黄虎纳故里司前历代传说此事等都可予以佐证。 (韩建明)
据《舆地指掌图》所载,商时有艾侯国,传至周初艾侯时,被武王俘之,子孙遂以国为氏。艾姓.
殷商时修河上游出现诸侯国,即建都渣津龙岗坪的“艾侯国”。《罗泌·路史》记:“艾,商侯爵,有艾侯鼎”。《黄长睿·钟鼎遗文》载:“商,艾侯鼎铭云:维无祀王命艾侯作鼎曰,锡尔侯,丰尔稼穑,使尔子子孙孙永保用享”。《汲象周书·世浮解》云:“乙己陈本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其为侯国无疑”。说明辖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的艾侯国,已是商朝势力延伸赣鄱地方体现点,《左传》“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的“艾”地即此。《江西通史》载“周王朝对江西地区的统治主要是向江西境内的‘雁’地和‘艾’地派驻了‘监’,以加强其对该地区的统治”。公元前504年,吴败楚后改艾侯国为艾邑,直至隋开皇九年(589)艾县并建昌,龙岗坪为何能立为都城和治所两千余年才告退历史?有待史家解谜。
据旧志记载,我县古城有四处:
古艾城“《路史》云,穆鼎有艾侯,武王俘艾侯。夫侯,所谓小国四百六上也。皆商国。艾城今在武宁。郡县志云,分宁县西北百里龙岗坪有艾城存焉。《左传》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后汉书》刘陵艾人。即此。”(旧志附注:“按罗泌《国名记》,艾为商国。其封爵甚远。武王克商俘艾侯,君俘则国易,是周世已无艾国。旧志称周平王以后,武宁地属艾子国者,不知何所本。详其文义,艾国为平王始封,周室东迁,政失其柄,诸侯侵凌,朝聘不时,何暇抚兹南裔,远封艾子。盖缘《春秋》吴公子出居于艾,遂疑是时有此国,而实之。据《路史》则艾本侯爵,不得称子。据《左传》则艾亦吴邑,不得称国。若庆忌时,艾尚为国,当云出亡、出奔,不得出居于艾矣。独汉置艾县,由古艾地得名。武宁、宁州俱艾县地,宁州又分自武宁,故《路史》直注艾城在武宁,从其也。其地则在今宁州之西,州志云龙岗坪旧城遗址尚存。至其为古艾侯城与汉之艾县城,盖不可考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