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山石耳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0

听众

174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0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8
注册时间
2010-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丿Sky灬嚣张   发表于 2011-2-28 23:1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称“石衣”,为黄山特产。形状如木耳,个头比木耳大数倍,为药用名贵蔬菜。石耳生长与悬崖峭壁的阴湿缝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长成。石耳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石耳、又名岩耳,是一种生长在石壁上的黑色地衣植物,也是黄山风景区的一大特产。石耳一般生长在*北朝南,岩壁湿润,属砂质岩的地方。它是一种菌类食品,营养丰富,可以入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有滋补、消炎、降压的功能,可以“明目益精”,能延年益寿。石耳对脱肛病患者与肝癌症患者也有治疗作用。夏天吃石耳,不但能消炎,还能防酥。  
     
  采集石耳十分艰辛危险,药农用粗绳绑身自悬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长处过于危险,不可采集而历经百年,大如面盆。
     “黄山石耳”是一种药用山菜,在徽菜中属上等名菜。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曰:“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叶状体。又称石木耳、岩菇、石壁花。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四季可采,去杂质,洗净晒干用。


黄山石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04:15 , Processed in 0.24936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