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被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1931 | 回复0 | 2011-3-3 14: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被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



被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

 

转载: 南开大学:中国的抗日地标

 

1945年8月15日至200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年。历经六十年的风雨,坐落于天津八里台的南开大学,伤口和痛楚依然鲜活。这座抗日战争中第一所罹难的中国高等学府,已成为中国的抗日地标之一。



以学术精良和人才济济著称于世的南开大学,将爱国主义作为南开精神的核心,也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苦难与光荣。南开大学是华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重镇,是日寇的眼中之钉。学校成立东北研究会研究日军罪行;爱国师生经常举行各类“国耻”纪念活动。南开人的精神力量和爱国行动让日寇不寒而栗。



1937年7月29日,星期四。北京、天津沦陷!侵华日军进攻天津,第一发炮弹打往当时的河北省政府,第二发炮弹直接投向八里台的南开大学。日本史学家石岛纪之文在其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说,日机连续轰炸天津四个小时,“其轰炸的目标集中在南开大学”。



在名著《京华烟云》中,作家林语堂写道:“在七月二十九日夜里两点钟,天津市内战争开始。中国地区整天遭受炮击和空军轰炸。郊区的南开大学遭受猛烈轰炸,几乎夷为平地。市区大火蔓延,无法扑灭。”



日军飞机不断向南开大学轰炸。随后,日军召开记者招待会为自己辩护。国际著名记者爱波斯坦一直保存着那次记者招待会的记录,用手中的正义之笔为南开校史书写下动人心魄的一页:


外国记者问:“为什么要轰炸大学?”

“诸君,这是因为这些无法无天的中国人在那里驻兵。”

“我在那里没见过中国兵。”一名记者说。

“但那里的建筑物很坚固。中国人会加以利用。”

“你怎么知道?”

“如果我是中国的司令官,我会利用。”

“难道这成为轰炸一所世界著名学府的理由吗?”

“诸君,南开大学是一个反日基地。我们必须摧毁所有反日基地……南开大学的学生都是反日亲苏的。”



爱泼斯坦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这样记载:“他们的飞机一队队飞到南开的上空,飞得很低,简直是把炸弹放在校园。那座辉煌的图书馆和内部藏书,连同其他建筑毁于一旦。”



日军在野蛮轰炸南开大学后,立即对校园进行了军事占领,驻扎南开大学长达八年之久。据南开大学校史专家梁吉生教授考证,经此一劫,南开大学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工厂、实验室等毁于一旦,所存教学仪器设备破坏殆尽,插架琳琅之书库已告一空,成套珍贵的西文期刊和中文典籍被劫运日本本土。其中包括中文图书10万册,西文图书4.5万册。以战前价值计算,损失约663万元(法币),约占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全部损失的1/10。



中外通讯社纷纷报道南开被毁惨状,社会各界也给予南开巨大的支持,茅盾等56名左翼作家致电慰问张伯苓和南开师生,声讨日寇的野蛮行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梅贻琦、罗家伦、竺可桢、王星拱致电国际联盟知识合作委员会,报告日军侵略南开暴行,请转达各国对日本进行制裁。黄炎培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吊南开大学》长文,严正指出:“我敢正告敌人,尽管你们的凶狠,能毁灭我有形的南开大学校舍,而不能毁灭我无形的南开大学所造成的万千青年的抗敌精神,更不能毁灭爱护南开大学的中华全国亿万民众的爱国心理。我南开大学现在和未来的师生,只有因此而激进了他们的抗敌救国的情绪。”



7月30日,张伯苓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讲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7月31日,蒋介石在约见张伯苓和北大、清华等校校长时明确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8月起,南开大学举校南迁,与清华、北大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破山河在,烽火伴弦歌。西南联大培养了两名诺贝尔奖得主、两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6名“两弹一星”元勋和90名两院院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返回平津复校,南开大学正式改为国立。10月17日在八里台举行复校典礼,这一日被定为南开校庆日。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南开从此寻找新生。《大公报》刊发报道:南开大学站起来了!



12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