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氏宗亲】地名“匡”详解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5
注册时间
2011-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君子若兰   发表于 2011-3-5 12:4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地名“匡”详解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睢縣西三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杜注》"匡,衛地,在長垣縣西南,"江永云,徐國在泗州,當時諸侯畏楚,雖無志于救徐,次師必稍近其地,長垣之匡,去徐其遠,考河南睢州西三十里有匡城,其地屬宋,次師或當在此。
  春秋衛地,在今河北省長垣縣西南,《論語子罕》子畏于匡,《后漢書郡國志》長垣有匡城,《寰宇記》"隋于婦姑城置匡城縣,以縣南有故匡城為名,宋初改為長垣縣。"今縣西南有司家坡,即故匡城也。
  春秋鄭地,在今河南扶溝縣,《左傳定公六年》"公侵鄭,取匡,按左傳文公元年,衛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杜注》"匡邑在新汲縣東北,"新汲,即今扶溝縣地,江永云,此年之匡,非扶溝之匡,八年,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于衛,注謂匡本衛邑,中屬鄭,孔達伐不能克,今晉今鄭還衛,及取戚田皆見元年,是匡与戚相近,即長干旱縣西南之匡城也,匡与戚本皆衛邑,八年晉歸戚田,并今鄭歸匡田耳,若扶溝之匡,去衛遠,姨不能有其地,杜注誤。

匡口鎮
  在河南新安縣北六十里黃河南岸,為津濟處,明嘉靖間筑城于此,今廢,其地產硫磺及煤,已開采,一作狂口鎮。

匡山
  在山東歷城縣西,世傳李白讀書于此。
  即江西之廬山,《南史劉慧斐傳》游于匡冊,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
  在浙江龍泉縣南一百二十里,元末韋溢筑室隱此,其山四帝奮起,而中窳下,狀如箕匡,因號匡山。
  在四川江油縣西,接彰明縣界,《方輿胜覽》大匡冊,一名大康山,又名戴天山,《楊天惠彰明逸事》李白本邑人,隱居戴天大匡冊,《吳曾漫錄》彰明有大小康山,白嘗讀書于此,《杜甫寄白詩》匡山讀書處,頭白早歸來。

匡川縣
  唐置,后沒于南詔,故治在今云南祥云縣南。

匡城縣
  春秋衛匡邑,隋置匡城縣,故城在今河北省長垣縣西南,宋改為長垣。

原作者: 中華博物編輯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22:05 , Processed in 0.33606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