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0

听众

1029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22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0-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海豚   发表于 2011-3-17 21:4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校基本信息  
  
第一实验楼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坐落于具有“英雄城”美誉的江西省省会、世界十大动感都会——南昌,是我国首批创办的培养职教师资的本科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职教师资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是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教师资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科技创新性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近60年暨主体办学30多年来,学校已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成为培养我国职教师资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特色专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在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定为“优秀”。


  2004年,国家教育部江西政府批准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开始筹建南昌科技大学目前学校已获得省市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2012年正式更名为南昌科技大学。



编辑本段办学历史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是江西省属综合性高等院校,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于1952年的南昌业余大学,是我国首批创办的成人高校和江西省第一所业余大学。学校主体诞生于国家恢复高考、大力发展教育的1977年,当时名为江西师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并开始筹建本科院校——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7年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由国家教委(现国家教育部)定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创办、南方第一所职技本科高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培养职教师资的本科院校之一,在中国南方开启了职业技术师范本科教育的先河;2002年,学校又在全国率先扛起了科技师范的大旗,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并于同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4年,为策应“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科技兴赣”的重大战略,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批准将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校担当起了筹建南昌科技大学的历史重任;2005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在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优秀水平。


  
  
篮球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生于英雄古城南昌,立于红色故土江西,面向文明大邦中国,走向广博多元世界。“杏坛育人,科教兴国”,是学校办学近60年暨主体办学30多年铸造的大学文化和精神。“。“杏坛育人”,即学校作为一所师范学府,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优良传统,以“厚德博学,教书育人”的精辟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人才特别是职业教育师资,“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做贡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题);
“科教兴国”,即学校作为一所科技大学,策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又恰逢江西中部崛起伟大时机而实施“科技兴赣”宏图,以“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气魄,为国家培养综合性的高科技人才,为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而奋斗努力。
  
未来湖挹秀亭




编辑本段学校规模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古城、世界十大动感都会—江西省会南昌市,为江西省、南昌市园林绿化示范单位,拥有枫林和红角洲两个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山东麓、交通便利的赣江西岸。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学校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生30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
究生近400名(含学术型、专业型、在职型和联合培养型),普通本科生14000余人(含留学生),独立学院(理工学院)本科生3000余人,专科(高职)生8000余人,另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本专科生近5000人。


编辑本段基地建设  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教师资院校;学校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国家体育总局第一个批准成立的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学校拥有一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博士科研工作站(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驻桑海经济开发区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博士工作站),学校建有一个国家科技部引进项目——与俄罗斯共建的离子体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一个省级重点工程中心——与美国合建的MEMS应用工程中心。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2个在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药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2个省
  
红角州校区综合大楼

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人文社科职业技术教育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人文社科八一精神重点研究基地(在建);学校建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2个江西省首批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共6个)——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江西省制药工程与技术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南昌市科研示范基地(南昌市有机功能分子科研示范基地)。学校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学校的校办产业——江西省亚细亚旅行社,为全国优秀旅行社和江西省十佳旅行社,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的高度评价。学校创建油墨实验研发中心,与江西蓝海文具有限公司、常熟市和甸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圆珠笔油墨生产基地,学校研发的“常熟油墨”已经成为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的第一品牌,通过了欧盟EN71-9标准,抗衡了欧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常熟油墨”企业是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有“中国油墨王”之称,产销量为1200吨,居世界第一,世界市场占有率约70%,现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用的绝大多数圆珠笔,都是该校研究开发的。学校形成了以科技领域和师范领域为优势,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以及职业教育为强项的办学格局。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办学近60年暨主体办学30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各类合格人才。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
1386人,其中教授(含正高职称)146余名、副教授(含副高职称)338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84名,博士、硕士生导师约10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近年来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江
  
行政大楼

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江西省重点培养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6人,获“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称号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学校还聘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清华大学博导赵玉芬院士、林尊琪院士等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学校拥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一个博士科研工作站(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驻桑海经济开发区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博士工作站)。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培养权单位,同时具有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并与省内外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校拥有一个省级首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硕士点,5个培养中职教师硕士专业,5个专业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旅游管理),一个国家教育精品专业和一个国家教学改革示范专业,1个江西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1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53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独立学院——理工学院设有4个学科部,共18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理工、文艺、经管、政法、体育等门类;专科设有20个系
  
生态树林——樟香园

(部),45个专业,专业覆盖土建、制造、财经、旅游、法律、环保、生化、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共事业、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等12个大类。学校设有职业教育、精细化工和艺海设计、有机功能分子、法学等研究所(中心),建有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农药研究开发与应用、化工产品开发、数字视频、模拟电路、土木工程建材等42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管藏书量191万余册,校内外实习基地125个。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


编辑本段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参与国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遣派教师赴国外访学。目前,学校已与英、美、俄、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被英国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家海外教育中心。与英国布莱福德学院、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Bradford College、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开办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是江西省第一个可获国际社会公认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教育项目。目前,学校正加紧与俄罗斯合作筹建离子体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国家科技部引进项目)、和美国合作筹建MEMS应用工程中心(省级工程中心),邀请了俄罗斯布扬杜耶夫等国外著名教授兼职、讲学和
  
未来湖

合作研究。学校还承办了非洲国家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将我国培养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带向了海外。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并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修,致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2007级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卢宝阳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授予“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仅100名青少年荣获此奖,全国高校研究生仅20名获此奖,江西省高校唯一)。近五年来,在校学生获奖总数(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列江西省本科院校第一。2004年以来,在校学生参加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670项。特别是学校体育类的健美操项目,刷
  
学校图书馆

新了我国最高纪录,共获国际级奖项9个、国家奖项204个,其中金牌28块;省级奖项166个,其中金牌84块;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1名、运动健将2名、一级运动员42名、二级运动员23名,并输送了4名健美操国家队队员,其中在2005年,学校健美操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实现了我国健美操项目世界金牌的“零”突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特别贡献奖”,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发来感谢信,赞誉学校为“对国家有特别贡献院校”。


编辑本段杰出校友  学校自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了近8万各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有代表性的优秀人物,代代学子心系祖国,胸怀世界,为社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在教育领域培养出了众多人才,为我国和江西省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我国一流民办高校、中国最大的职业院校创办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西蓝天学院院长于果;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纪委书记、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数量经济协会副理事长、智能CAD领域研究专家、国家重点工程CAD中心客座研究员胡新生教授;清华大学博导、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委员会主任熊澄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博导、北师大数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丁勇教授。涌现了一大批高校领导,如原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原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现南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博导周绍森教授、赣南师范学院校党委书记、原校长田延光教授;国家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副校长袁吉林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之一、江西省世界历史暨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徐耀耀教授;江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原副校长王金平教授。学校培养众多党政精英,为国家、江西省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原省社联主席、现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正厅级)尹世洪;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雷武江;江西日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任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南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常委、九三学社南昌市主委李广振。学校在科技领域培养出了众多人才,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美国加州大学博士、联合国核裁军组织科学家及项目负责人,美国惠普公司高级软件设计师及项目负责人,名列美国名人录和科学技术名人录汪进博士;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博导、人机交互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宏安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研究员,在心脏建模与仿真、信号分析与处理方面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邹人强博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通产品设计研究所负责人、总工程师、IP界技术专家、软件权威专家,15项(其中3项获欧美授权)发明专利的杰出高级工程师刘君博士。学校培养了众多敢于创业的商界巨子:有"中国十大物流领袖"、九川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华;中国企业500强掌门人、中国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17名)董事长、党委书记、江西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企业管理成就奖获得者胡国光等等。


编辑本段科研水平  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学校教师主持研究各级各类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软件科学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重大项目近50项,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6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80项。学校教师出版国家级和省部级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论文
2900余篇,其中740余篇被 SCI 、 EI 、 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学校所发表的国际三大检索高水平论文位居江西省第二位,仅次于同省211工程建设的南昌大学);学校出版发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职教论坛》、《职教译丛》、《国外职业教育》、《职校生之友》等5种学术刊物,其中《职教论坛》是由学校主办,受国家教育部指导,发行覆盖面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在国际职教领域内也有重大影响,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列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检索前十名排行榜,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的全国主要学术期刊转载数和转载率排名中,学校主办的《职教论坛》再次位居前列,在全国317种教育类期刊中位列第9位,为江西省教育类期刊的最好成绩,在全国高校主办的职教类期刊中位列第一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9:06 , Processed in 0.26592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