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狄氏宗亲】狄姓渊源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听众

9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1-3-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之蓝   发表于 2011-3-25 14:43: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狄姓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有娀氏,出自商王朝始祖契(阏伯)之母狄,属于以先祖母名字为氏。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契母曰狄。”狄,亦称娀,是传说中商王朝始祖契(火神阏伯)之母,一作娀简、简狄、女修、简易、简逷,是颛顼之裔有娀氏(山西永济)之女。史书记载,有一 次她偶出行浴,吞鳦卵而生契。“鳦”,是“燕”字的古写。其实,在氏族图腾分类学上,商族为东夷的一个分支,以鳦为图腾,所以有玄鸟生商之说,当由夷族鸟图腾推衍而来。在契的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其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以先祖母之名字为部族称谓者,称狄氏族,后以为姓氏,称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远早于周王朝时期形成的狄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姮姓,出自尚末周初北方民族狄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狄,在唐虞时期封黄帝之后姮姓氏族为狄氏、翟氏,始有狄族,世居北地,后在商王朝时期迁徙西河地区。周王朝时期的狄族,主要活动于齐、鲁、晋、卫各诸侯国之间,后世的子孙中有取族名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狄氏,世代相传。公元前的一千年间,狄族一直活跃于今陕、甘、宁、内蒙鄂尔多斯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西部一带,东汉末期至魏、晋期间,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之中,少部分成为后来蒙古民族的先民,“狄”的称谓在历史上消声匿迹了。在历史上狄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部族汉称为姓氏者,称狄氏,历经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已经是蔚然大族,世代相传至今。在中华民族的姓氏演绎历史上,狄氏家族分衍有许多姓氏,如:狐姓、翟姓、颓姓、泉姓等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成王封炎帝后裔参卢氏在狄城,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朝时期有一参卢氏族,为炎帝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姜孝伯,亦称姜考伯,是周成王姬诵的舅舅。姜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原在参卢(山东高青)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封姜孝伯于狄城(山东博兴高苑镇,一说在河北正定),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因地在周都北方,因称北狄,其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多有因称狄氏者,世代相传,史称狄氏正宗。狄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孝伯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狄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狄,是两周时期官吏中下士的称谓,而狄者,则是专指地位比较低下的“乐吏”,也就是演奏宫廷音乐官员中的“配角”,职责包括服侍地位崇高的乐师、修理乐器等。在典籍《礼·祭统》中记载:“狄者,乐吏之贱者也。”在狄者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狄氏,世代相传。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工匠狄虒弥,属于以先族名字为氏。

狄虒弥,原名姬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将领,大勇士,当时在鲁国军队主帅孟孙蔑属下为将,与孔子之父叔梁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鲁襄公十年农历4月初,晋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王寿梦于柤,商讨联盟伐楚等军政大事。晋国大将荀偃、士匄以逼阳国亲楚国为由,坚决请求先予攻占,然后将其赠给宋国大夫向戎作封邑,以期打开联军伐楚的通道。于鲁襄公十年农历4月9日兵临城下实施了包围。遭此一劫,鲁军恼羞成怒。狄虒弥大怒之下将战车上的一只车轮卸下来,蒙上甲皮作盾牌。他左手执盾,右手握戟,独自上阵挑战,人赞“有力如虎”,逼阳国守军无人敢应战。如此“苏而复上者三”,不屈不挠。守军厌倦了,秦堇父才退下阵来,将三截断布做成旌带在军中巡展三日,以示其勇。逼阳城中,虽将士人人奋勇,但终因寡不敌众,于鲁襄公十年农历5月8日城破国亡。在这次战役中,鲁国大将狄虒弥、叔梁纥、秦堇父三人之勇为众诸侯国将士所目睹,各国因此皆不敢小觑鲁国,位于青州的莒国君主黎比公还因此而放弃了进攻鲁国的计划。在狄虒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狄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狄氏,世代相传。


第六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北回鹘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唐朝时期,西北部有一著名的回鹘民族,是秦、汉时期古匈奴民族的一个别支。回鹘民族中有一个庞大的分支,被汉史北称高车族,南称丁零族,当时族人中就有以部族称谓为汉化姓氏,称高车氏、丁零氏者。在唐朝中、后期至五代时期,该部分族人逐渐改称为单字汉姓,北方多称为狄氏、南方多称为翟氏,逐渐融合在华夏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而回鹘民族的主体部族,则大多留居新疆、青海地区,逐渐演化为的维吾尔民族。


第七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五代时期辽国大将耶律·赫邈,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朱全忠灭唐朝,建立后梁政权,各地不服,纷争竞起,故唐王朝境内大乱,社会进入了五代时期。唐境内乱,居于北方的契丹民族乘机崛起,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并在后梁末帝朱友瑱龙德二年建立了大辽国,称辽太祖,积极参与中原势力割据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农历1月,耶律·阿保机令惕隐耶律·赫邈率军攻陷平州。惕隐,隶属于辽国北面大王官院的主外攻击的军事机构大惕隐司,为惕称的副手,相当于兵团司令。到了农历8月,后唐明宗任命骁将赵德钧为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智勇双全,他先不直接攻击占据平州的契丹军,而是首先自飞狐抄了契丹军队的后路,截断其与辽国本部的所有联系,然后一鼓击败耶律·阿保机所部,俘虏了契丹首领耶律·赫邈。后耶律·赫邈归降于后唐政权,后唐明宗于是赐他姓名为狄怀忠,出任卢龙节度使。耶律·赫邈的后裔因袭汉姓狄氏,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阿鲁科尔沁蒙古的蒙古族毕德兀德氏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爱音狄氏,在明朝后期多冠汉姓为狄氏。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7 13:30 , Processed in 0.21079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