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
[复制链接]
2833
|
0
|
2011-3-31 15: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三、组织机构
1、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伟 校长:张清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观建
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新平、张联盟、张安富、王乾坤
党委副书记:夏江敬、信思金
党委常委、副校长:曾春年、康灿华
校长助理:赵恒平、陈文、刘祖源、桂裕清
【院系设置】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管理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物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运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文法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体育部
网络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学院
2、机构设置
【党群部门】
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纪委办、监察处、学生工作处、工 会、团 委、离退休工作处、武装部
【
行政部门
】
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筹)、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保卫处、审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含校园综合治理办、附中、附小、幼儿园)
【直属单位】
档案馆、图书馆、出版社 、期刊社、教学督导办、发展规划与改革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
马区管工委、余区管工委、新校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3、基地中心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湖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艺术设计试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实验中心、
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部培训基地:
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
编辑本段四、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为了实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目的,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启动了三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实现了“三大提升”,即教师素质、国际化水平和博士比例得到了明显提升,建设成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截止到2009年7月,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教职工总数近6000人),其中教授586人,副教授1185人,博士学位1015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 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5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跨世纪人才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获得者40人次;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专家称号18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104人次;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建立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首席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结构合理的各支教学科研团队。
【两院院士】
选矿工程专家——余永富 光纤传感技术专家——姜德生
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郭景坤
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经福谦
钢铁冶金和工程管理专家——张寿荣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顾金才
【千人计划】
苏宝连 李书欣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赵修建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赵修建(1999)傅正义(2000)顾而丹(2002)孙涛垒(2009)
讲座教授:王安波(2006)苏宝连(2007)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 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傅正义(1999)赵修建(2001)余家国(2006)华 林(200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1996)傅正义(1997)张联盟(1999)胡曙光(2004)赵修建(2004)华 林(2006)余家国(2007)陈文(2007)官建国(200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傅正义(2003)刘正林(2003)王呈方(2003)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 泉(2007)张联盟(2008)
【教育部创新团队】
赵修建团队(2005)傅正义团队(2006)
【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张清杰团队(2007)刘祖源团队(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张联盟团队(2007) 严新平团队(2008) 刘 泉团队(2008)
【
楚天学者
】
特聘教授
孙志刚(2005)余家国(2005)郑伟涛(2005)官建国(2006)
王为民(2006)水中和(2006)谭国龙(2006)杨明红(2008)姜宏(2008)
讲座教授
张树君、李廷秋、 雷成旺、郭书祥、刘鹏飞
【全国先进工作者】
姜德生(2005)
【全国优秀教师】
姜德生(2001)李卓球(2004)吴传生(2007)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赵修建(2001)傅正义(2004)
【全国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高孝洪(2001)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周祖德(2002)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张安富(2006)李文锋(2006)吴传生(2006)黄立文(2006)王丽铮(2006)刘祖源(2006)
薛胜军(2006)张联盟(2006)陈 文(2006)张清杰(2006)谢峻林(2006)张超灿(2006)
江征风(2006)郑建启(2006)王玉杰(2006)杨志勇(2006)雷家珩(2007)许之所(2007)
潘长学(2007)徐东平(2007)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陈 文(2002)华 林(2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徐 庆(2004)翟鹏程(2004)夏元友(2004)王为民(2004)孙志刚(2005)王 皓(2005)张高科(2005)官建国(2005)李方敏(2005)沈 强(2005)吴少鹏(2005)陈 红(2006)方 亮(2006)曾志刚(2006)周 建(2006)木士春(2007)刘启明(2007)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入选者】
赵修建(1999)傅正义(1999)陈 文(2001)刘韩星(2001)唐新峰(2002)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谢峻林(2000)周明凯(2000)王 钧(2000)张季如(2000)王立新(2000)熊传溪(2000)胡曙光(2000)梅炳初(2000)刘韩星(2000)张东明(2000)王建中(2000)夏元友(2000)瞿鹏程(2000)王继辉(2000)李新平(2000)陈 文(2000)张超灿(2000)钟 珞(2000)曹明礼(2000)陈作炳(2000)陈晓明(2000)赵修建团队5人(2000)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获得者】
陈 文(2002)刘韩星(2002)严新平(200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胡树华(2001)傅正义(2001)赵修建(2001) 南策文(2001)邹早健(2001) 董力平(2001)蔡 军(2001)李百浩(2001)谢科范(2001)梅炳初(2001)唐新峰(2001)余家国(2002)官建国(2002)王为民(2002)周 建(2003)
【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孙海虹(2004)陈 辉(2004)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杨建国(2003)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世普(1990)柴苍修(1991)费 江(1991)黄金火(1991)黎德扬(1991)姜德生(1991)
汤忠谷(1992)王培根(1991)吴锦翔(1991)徐 达(1991)张仲甫(1991)赵其辉(1991)
赵玉林(1992)陈炳光(1993)陈宗良(1993)桂 馥(1993)姜家佩(1993)钱芝宇(1993)
王仁康(1993)张幼陵(1993)周祖福(1993)陈至刚(1994)乐全根(1994)倪嘉陵(1994)
聂春晖(1994)潘世荣(1994)王从祥(1994)王威孚(1994)薛亦瑜(1994)张 猛(1994)
张必铭(1994)左 林(1994)陈先咏(1995)程志煜(1995)方和平(1995)李腊元(1995)
林宗寿(1995)陆丰奎(1995)沈成武(1995)瞿伟廉(1996)张联盟(1997)陈 辉(1997)
傅正义(1997)李 波(1997)罗继相(1997)王华昌(1997)徐兆康(1997) 陈 磊(1999)
陈昌巨(1999)陈晓明(1999)刘金华(1999)王斌球(1999)王为民(1999)赵修建(1999)
朱明健(1999)杨春金(2000)周祖德(2001)陶德馨(2001)胡曙光(2001)梅炳初(2001)
王立新(2001)魏纪林(2001)程森成(2003)张清杰(2003)刘韩星(2003)周 建(2003)
官建国(2005)黄志雄(2005)李文锋(2005)武星宽(2005)
【“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
赵玉林(1992)刘林海(1992)晏石林(1996)谢科范(1998)肖新平(1998)夏元友{2000)程国平(2000)甘文平(2000)胡 勇(2002)陈友治(2004)官建国(2006)曾志刚(2007)
【“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
郑伟涛(2001)李 曦(2002)木士春(2002)史晓亮(2003)陶洪久(2004)肖 峻(2004)陈德军(2005)汪前元(2005)童杏林(2005)高小建(2005)侯作富(2005)谢全敏(2005)陈跃鹏(2005)刘成国(2006)郜庆路(2006)肖德云(2006)刘曰利(2006)叶 春(2006)易法军(2006)陈国良(2006)张立炎(2006)雷德明(2007)袁胜发(2007)李勋祥(2007)高英力(2007) 陈 伟(2007)樊希安(2007)陈 峰(2007)王国波(2007)高 飞(2008)卢全国(2008)吴 婧(2008)胥 军(2008)周 宁(2008)朱文华(2008)
【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陈 红(2005)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赵修建(2003)张清杰(2003)陈 辉(2003)华 林(2003)陈晓明(2003)陈 文(2003)刘韩星(2006)马保国(2006)熊传溪(2006)周 建(2006)
【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
徐 庆(2002)周 建(2003)翟鹏程(2004)吴少鹏(2004)夏元友(2005)陈 红(2005)罗亚波(2005)李文锋(2005)刘启明(2006)罗 键(2006)李方敏(2006)李远志(2007)高山俊(2007)
【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郑 化(2005)童杏林(2005)罗亚波(2005)徐 宁(2006)高英力(2006)万幼清(2006)
编辑本段五、科学研究
1、科研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逸夫楼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1]
国家工程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宽带无线电通信与传感器网络重点实验室
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动机软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艺术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材料研究与测试分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工程(水上运动装备)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
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其他科研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湖北省粉体技术中心、湖北省石膏工业技术中心 、长江海事研究中心、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教育部MAPGIS软件应用中心 、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华中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矿物加工研发推广中心 、武汉市城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武汉市中国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港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船级社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交通部节能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油液检测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玻璃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非金属设计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爆破研究所、环保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与电子工程研究所、3S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研究所、信息传输研究室、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中心、 高性能网络研究中心、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企业应用软件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教育部行动计划项目)、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结构研究所、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所、静电研究所、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造船史研究中心、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欧亚文化研究所
2、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矿业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港口装卸 》、《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科技》、
《交通企业管理》、《船海工程》、《建材世界》、《 理工高教研究》 、 《爆破》、《高教发展与评估》、《数字制造科学》
4、产业技术
该校是国内唯一拥有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CCM技术生产膜电极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余亩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已形成规模,2008年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2008年底的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第十一位[13]。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家乡市场
人物
笑非文苑
校园之声
新闻
文化
村红
家乡医疗
家乡品牌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