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画] 受奴役的形象——“女”、“奴”二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8 22:4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甲骨文作“”,为一跪跽的人形。古人为什么将“女”设计成这样一个字形呢?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古人家居的姿势,并不像现代人那样坐在椅凳上,而正是“女”字初形所描摹的那样,双膝着地而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这便是古人的坐姿。

  从古人家居的基本姿势,可知“女”字初形的取象生动形象准确。之所以突出描画其跪跽之姿,正是强调妇女居家操持家务的职业特点。其造字的形象思维正与“男”字之形突出男子以农耕为职业的特征相类似。而女子既然退出生产领域而专事家务,则不得不依赖男子而为生。《白虎通•嫁娶》云:“女者,如也,从如人也。”(所谓“如人”,就是听命于男人。)这也是父系社会形成后的家庭特征。父系社会形成后,女子在家庭的地位下降,她们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家务劳动,并且要服从家长的役使。“女”字形体正好反映了妇女所处的这个特殊地位。甲骨文的“女”字形体,足以证明妇女在商朝已处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

  对甲骨文形体的“女”字,有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象侧立俯首敛手曲膝形,表示女子温柔顺从之意”(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第45页)。

  也有人将“女”的古文字形理解为女子坐着的形象,表现了母系社会女子留下,男子外出到别的部落去生活的风俗。要知道,中国的女人,也有她辉煌的过去。在母系社会里,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居于支配的地位,无疑也支配男子。世界各民族历史的发展,普遍经历了这一历史阶段。这一历史现象在汉字中也得到了反映,汉字中许多表示姓氏的字是从“女”的,如姬姓、姒姓、嬴姓、姜姓、姚姓等。

  而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期的女神,她就是汉民族的始祖,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还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带领人类战胜了自然灾害。

  金文的“女”写作“”,形体与甲骨文相同,只是在“女人”的头上加了一条横线。这一条横线,大概就是女人的头簪之类的装饰品。“女”字从甲骨文到小篆以至楷书均为象形字。

  随着历史的发展,女子受奴役的历史已成过去,他们也能同男子一样撑起“半边天”。不过,我们从许多以“女”为意符的汉字中仍然可以看出古代妇女受奴役、受欺侮的情形,其中最为突出者要算“奴”字了。

  “奴”字早见于金文,其结构均从“女”,从“又”。“又”就是手。从字形来看是一只手抓着“女”,即在战争中被俘虏的女子。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胜利一方把从失败一方俘虏的男子杀死,而把俘虏的女子分给自己一方的男子为奴婢。这个“奴”兼有性伴侣的身份,故“奴”字从“女”,表示奴隶最初只是女性。也有的人作了不同的会意,认为“奴”字从“女”从“又”,“又”是手,其意思是女人是终日从事苦力劳动的人。这样理解,保持了“奴”的本义“女奴”。《说文解字•女部》:“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所谓罪人就是奴隶。其后引申为凡是罪人均指“奴”。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闻一多先生认为“女”和“奴”本来就是一个字。他在《妇女解放问题》一文中说:“女字和奴字,在古代不但声音一样,意思也相同,本来是一个字,只是有时多加了一只手(指“奴”字中的“又”),牵着女而已。那时候未出嫁的女儿叫‘子’,出嫁后才叫‘女’或‘奴’。”(《闻一多全集•杂文•妇女解放问题》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解释,可知古代女子出嫁后与丈夫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丈夫的佣人、奴仆。对此,陆宗达先生在《训诂简论》中也作过论述:“氏族社会中处置战败的敌人的男女有所不同,男子被杀死,妇女则作为妻子被收养入族,其实也就是奴隶。”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0:51 , Processed in 0.403279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