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晓嘉7岁时,他母亲就和一个加拿大男人去北欧了。她离开这个家,不是因为对这个家没感情,而是因为她觉得晓嘉的父亲没用,挣不到钱。她走后,晓嘉的父亲就辞职下海了,长年累月都在外奔波。父亲回家一天,晓嘉就在日历上画一颗五角星,一年过去才画了79颗五角星。父亲下海10年了,总共才陪他过了一次生日。
为了让独自在家的晓嘉打发时间,晓嘉的父亲给他买了金庸和古龙的全集。读到初中又给他买了一把大吉他,让他自弹自唱以慰寂寞。这几年境况好了,就给他买液晶电脑、最新款的电吉他。他想学跆拳道,父亲每月花3000元聘教练到家里教他。但晓嘉说他并不需要这些,他讨厌父亲,因为父亲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上,“周末一人在家,我的心空落落的像缺了一块,怎么也补不上。可她的到来,给我们这个残缺的家带来了久违的温馨……”
晓嘉的心结有二:一是一厢情愿地“爱”上了他的女老师,二是痛恨老爸横刀夺爱。从晓嘉的生活经历来看,他其实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孩子。因此,对老师的爱恋,更多的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是对关爱的寻求,当然也不乏青春期男孩的性冲动。因为老师并没有对他表示回应,所以这种爱恋也简单了许多,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变他错误的爱恋。但是,他父亲和老师的关系是否真如晓嘉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晓嘉和父亲之间的芥蒂将会更深。
心理医师试探着问了晓嘉的父亲对老师的看法,他说班主任老师人很好,也很负责,在帮助晓嘉辅导功课那段时间,晓嘉有明显的进步。他很遗憾老师换了班,因为自从老师换班以后,晓嘉的成绩变得更差了,而且经常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来。他还说在换班之后,自己曾经找过老师,想让她继续在家里辅导晓嘉,但被老师拒绝了。他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快改变主意,但既然老师拒绝,也不好勉强。
从晓嘉父亲的叙述中,并不能看出他和老师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看起来二人只是很平常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往来,晓嘉可能误会了他们。既然是误会,就可以解除。医师对于让父子俩解除芥蒂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老师为什么突然调班,还拒绝了晓嘉父亲的请求呢?这里面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
医师转而向晓嘉寻求答案,他问晓嘉是否明白老师为什么不再辅导他了。晓嘉回答说不知道,也有可能是父亲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原因。但父亲和老师关系亲密了,就会让老师拒绝辅导晓嘉吗?这显然说不通。医师发现,每次说起这个问题,晓嘉都有些不安,总是不断地用父亲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父亲来搪塞。晓嘉的这种态度让医师有些好奇,凭经验,他觉得晓嘉可能在隐瞒什么。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交谈之后,晓嘉终于说出了一件事情:一次她来家中辅导功课,看着微微笑着的老师,晓嘉禁不住心动神摇,于是突然吻了她一下。可老师却像被马蜂蜇了一样迅疾地躲开,匆匆离去。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老师就调班了,再也没在家里出现过。
到这里,所有的事情就都清楚了。晓嘉对老师的爱恋是一厢情愿的,这和他自幼缺乏父母关爱有很大关系,而他所说的父亲抢走了老师,也只是他的臆测。他其实很明白老师离开的真正原因,也很清楚老师对他的爱并没有回应,但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于是,他执意认为是父亲利用自己的事业、金钱优势夺走了老师的爱,而老师离开他,不给他辅导了,也是父亲的原因,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不满,同时也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恐惧。当然,他的父亲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正是他对儿子情感上的忽视,才导致父子形同陌路,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理解了这些之后,医师让晓嘉正视自己对老师的爱情,它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回报的,同时鼓励他去了解父亲,和父亲交流,说出自己的不满。另外,医师也对晓嘉的父亲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他给予儿子更多感情上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物质补偿,并和儿子冷静下来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