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解惑]单亲家庭父子变情敌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5 17:01: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单亲家庭,父子变情敌

他想方设法在教研室外的走廊上制造邂逅,帮她拿作业本、拿教材。晚上,在拍纸簿上一笔一画地勾勒下她的倩影,回想着白天她的一颦一笑……

17岁的晓嘉在和父亲争吵之后,离家出走了。争吵的原因是,父亲指责晓嘉陷入早恋之中,生活放荡不羁,而晓嘉则对父亲充满了愤怒,他认为父亲抢走了他喜欢的女人,就是她的班主任老师。

晓嘉说,本来班主任老师一直对他挺好的,因为他成绩不好,在父亲的邀请下,老师定期到家里给他辅导功课。老师在辅导功课之余,还把晓嘉凌乱的家打理得整洁有序。周末上午来,她还会给晚起的晓嘉做顿早餐,这让晓嘉很感动。可后来她突然调班了,也不再辅导自己的功课了。那之后不久,他和同学从迪厅回来,在一家酒店门口看见了父亲和班主任老师一起走出来,他们两个人交谈得很开心。于是,晓嘉认为父亲请老师来给他辅导功课,是另有所图,而现在父亲竟然抢了他喜欢的人……

晓嘉是从高一开始喜欢班主任老师的。老师教他们英语,在晓嘉的描述中,老师很时尚,也很平易近人。提起英语老师,他说:“和那些满脸【****】、衣着老旧的‘老更’(更年期女教师)不一样,穿着苏格兰短裙、小牛皮靴的她,英姿飒爽地站在讲台上,枯燥的单词和语法都被她渲染得神采飞扬。她喜欢和我们讨论朋克、摇滚,说起‘涅磐’、‘后街男孩’这些乐队如数家珍,让喜欢另类音乐的我如逢知己。我想看见她,每时每刻。我报名参加了她的英语辅导班,每次讲课抢坐第一排,望着她,我如痴如醉。”

晓嘉想方设法在教研室外的走廊上制造邂逅,帮上课的老师拿作业本、拿教材。晚上,他在拍纸簿上一笔一画地勾勒下她的倩影,回想白天她的一颦一笑。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高一下学期期终考,晓嘉两门不及格。可是他因祸得福,因为心急如焚的晓嘉父亲亲自去找班主任,请她对自己的儿子多加“关照”,还请她定期到家里辅导晓嘉。

从晓嘉的叙述中,医师了解到,晓嘉对于老师的爱恋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老师并没有任何表示,而让晓嘉感到温暖的一些事情,其实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就像母亲疼儿子一样。青春期的男生对年轻的女老师产生好感,本来也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不过晓嘉说起老师在辅导他时对他生活上的照料时,明显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强烈依恋。晓嘉喜欢上女老师,或许跟他缺乏母爱有关。医师这样想着,于是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沙发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5 17:01:50 |只看该作者

原来,晓嘉7岁时,他母亲就和一个加拿大男人去北欧了。她离开这个家,不是因为对这个家没感情,而是因为她觉得晓嘉的父亲没用,挣不到钱。她走后,晓嘉的父亲就辞职下海了,长年累月都在外奔波。父亲回家一天,晓嘉就在日历上画一颗五角星,一年过去才画了79颗五角星。父亲下海10年了,总共才陪他过了一次生日。

为了让独自在家的晓嘉打发时间,晓嘉的父亲给他买了金庸和古龙的全集。读到初中又给他买了一把大吉他,让他自弹自唱以慰寂寞。这几年境况好了,就给他买液晶电脑、最新款的电吉他。他想学跆拳道,父亲每月花3000元聘教练到家里教他。但晓嘉说他并不需要这些,他讨厌父亲,因为父亲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上,“周末一人在家,我的心空落落的像缺了一块,怎么也补不上。可她的到来,给我们这个残缺的家带来了久违的温馨……”

晓嘉的心结有二:一是一厢情愿地“爱”上了他的女老师,二是痛恨老爸横刀夺爱。从晓嘉的生活经历来看,他其实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孩子。因此,对老师的爱恋,更多的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是对关爱的寻求,当然也不乏青春期男孩的性冲动。因为老师并没有对他表示回应,所以这种爱恋也简单了许多,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变他错误的爱恋。但是,他父亲和老师的关系是否真如晓嘉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晓嘉和父亲之间的芥蒂将会更深。

心理医师试探着问了晓嘉的父亲对老师的看法,他说班主任老师人很好,也很负责,在帮助晓嘉辅导功课那段时间,晓嘉有明显的进步。他很遗憾老师换了班,因为自从老师换班以后,晓嘉的成绩变得更差了,而且经常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来。他还说在换班之后,自己曾经找过老师,想让她继续在家里辅导晓嘉,但被老师拒绝了。他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快改变主意,但既然老师拒绝,也不好勉强。

从晓嘉父亲的叙述中,并不能看出他和老师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看起来二人只是很平常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往来,晓嘉可能误会了他们。既然是误会,就可以解除。医师对于让父子俩解除芥蒂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老师为什么突然调班,还拒绝了晓嘉父亲的请求呢?这里面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

医师转而向晓嘉寻求答案,他问晓嘉是否明白老师为什么不再辅导他了。晓嘉回答说不知道,也有可能是父亲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原因。但父亲和老师关系亲密了,就会让老师拒绝辅导晓嘉吗?这显然说不通。医师发现,每次说起这个问题,晓嘉都有些不安,总是不断地用父亲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父亲来搪塞。晓嘉的这种态度让医师有些好奇,凭经验,他觉得晓嘉可能在隐瞒什么。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交谈之后,晓嘉终于说出了一件事情:一次她来家中辅导功课,看着微微笑着的老师,晓嘉禁不住心动神摇,于是突然吻了她一下。可老师却像被马蜂蜇了一样迅疾地躲开,匆匆离去。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老师就调班了,再也没在家里出现过。

到这里,所有的事情就都清楚了。晓嘉对老师的爱恋是一厢情愿的,这和他自幼缺乏父母关爱有很大关系,而他所说的父亲抢走了老师,也只是他的臆测。他其实很明白老师离开的真正原因,也很清楚老师对他的爱并没有回应,但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于是,他执意认为是父亲利用自己的事业、金钱优势夺走了老师的爱,而老师离开他,不给他辅导了,也是父亲的原因,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不满,同时也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恐惧。当然,他的父亲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正是他对儿子情感上的忽视,才导致父子形同陌路,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理解了这些之后,医师让晓嘉正视自己对老师的爱情,它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回报的,同时鼓励他去了解父亲,和父亲交流,说出自己的不满。另外,医师也对晓嘉的父亲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他给予儿子更多感情上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物质补偿,并和儿子冷静下来好好谈谈。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板凳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5 17:02:16 |只看该作者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5 17:01
原来,晓嘉7岁时,他母亲就和一个加拿大男人去北欧了。她离开这个家,不是因为对这个家没感情,而是因为她觉 ...

后来,父子俩和好如初,晓嘉回到了家,重新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解析

这是一个青少年成长问题。

恋师现象是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它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国外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的反感时期;第二阶段,对异性的狂热时期;第三阶段,浪漫的恋爱时期。由于在青少年后期,他们心中的父母形象变得从未有过的渺小,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逃脱家庭、远离父母监护的愿望膨胀,渴望着能重新选择一种活法。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的感觉困扰着他们,他们渴望理解与帮助。环顾周围他们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爱关心自己成长,传道解惑的老师,有阅历,有才华,有智慧,充满成熟之美,很容易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于是有一些学生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执著地追求。在学生已经认为师生恋是违背社会道德时,炽热、痛苦的感情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不能自拔。

另外,青少年中出现的恋师现象,是恋母或恋父情结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人们的社会化过程是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爱抚、家庭氛围的影响很深,父母的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长。他们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关爱,对父母的爱很容易转移到关心爱护他的老师身上,并误把它当成一种爱情。

晓嘉对女老师的痴情和他正处于花季的年龄及童年经历有关。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婚姻意识在青春阶段有一个“向往年长者时期”,这个年长者不仅是关心自己成长的异性,而且颇具魅力。年幼的单相思者会对其产生偶像般的崇拜和依恋。又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交往不广,这支爱慕之箭往往会射到异性老师身上。这就是中学阶段的师生恋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晓嘉对女老师情有独钟,潜意识里还有一种恋母情结。他在最需要母亲呵护的童年失去了母爱,以至“心里总有一个缺口怎么也补不上”,遇上了热情的“她”,这种未加排解的恋母愿望便不可抑制地表达出来。心理学形象地称此现象为“牛犊恋”,意即像小牛依恋母亲。

晓嘉对女老师的迷恋,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恋爱错觉”。晓嘉认为老师对自己有绵绵爱意,其实对于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师长的责任,从晓嘉的叙述里并不能看出老师对爱的回应。晓嘉对老师的情有独钟,和他童年失去母爱的经历有关。他心里一直希望有一个年长的异性能对他呵护关心,以至在青春期表现出对异性老师的爱慕和向往,这本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这种盲目的单恋之火已让他“神思恍惚,成绩全面下滑”,并为此离家出走,这显然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

另外,晓嘉和父亲之间关系的淡漠,也是导致晓嘉出现过激行为的原因。父亲终年忙碌,父子间只有物质上的供受关系,而没有情感的交流,这对于本已失去母爱,现又处于青春期的晓嘉来说,无疑造成了他情感上的真空。

师生恋在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中并不罕见,其中以单亲家庭的子女居多,这和他们情感上的失落孤独有关。作为相依为命的父子(女)或者母女(子),经常的交流是必须的。在孩子心里,亲情的慰藉远远胜过物质的补偿。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 15:31 , Processed in 0.26593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