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画] 吐生万物——“土”、“地”二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8 22:5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土”字甲骨文写作“”或“”、“”,金文的“土”为“”、“”。“”表示一堆土的形状,“一”指地面,两者合起来的意思是在地上的一堆土。古文的“土”字中的“一堆土”向左右延长成线形,逐渐变成今天的“土”字。

  “土”的小篆和今之“土”形体相同。《说文解字•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具体地说:“二”中的第一横画指“地面”,第二横画代表“土壤”,一竖代表“植物”。土地能吐生万物。《释名•释地》:“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有的学者不同意上述解释。他们认为,甲骨文的“土”这个形体多为牡器符号,它有繁衍后代的作用。土地能吐生万物,也就是繁衍万物。但这种解释未免太牵强。

  古人非常敬重土,有了土地能从事农业生产,有了农业生产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把这种堆起来的土看成神,因而称为地母,并向它祭祀。

  “土”的别名在汉字中叫“地”。而“地”的造字原因又与“土”相似。“地”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还没有出现,最早见于小篆。小篆的“地”为“”。《说文解字•土部》:“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许慎认为“地”从“土”,“也”声,未必有说服力。从上古音来看,“地”、“也”二字语音相距颇远,所以说“地”得音于“也”之说难以成立。“也”既然难当表音的声符,则可认为“也”为表义的义符。其实“地”字所以用像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也”作义符,是因为其形义关系与“土”是一致的。“地”何以有生殖器官的符号呢?这表明在古人的观念里,人类的生殖与土地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从“地”字的创制,可见古人对土地滋生万物的自然属性已有了充分认识,而这种属性与人类的生育繁衍功能又有类似之处,因而二者在初民眼里便发生了联系。在初民眼里,土地不仅仅关系到农作物的生产,还由于它具有旺盛的生产能力,所以被先民看作是生育的榜样,当作生殖力量的源泉。因而古人造“地”字时要用“土”加上“也”字构成。由于土地能生万物,所以古人又将地尊之为“地母”。敬拜地母或地神是许多民族都有的一种原始信仰。据考证,大地之神名后土。后土是由初民所祭祀的地母神演变来的,因为地母能生殖五谷。五谷是由野生经人工培植而成,据说这种方法是女性创造的,因此在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时代就称地母为后土。后土后来又演变为地神,更是人们顶礼膜拜之神了。

  地在上古神话中和天一样,都是盘古造的。《述异记》(上)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又《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古人传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有柱子顶着,有绳子系着。地也有柱子顶着,有大鳌托着,有水浮着。上古神话中还说,洪水淹没了陆地,是禹的父亲鲧偷了天帝的息壤撒在水面上,渐渐变成了陆地。土族神话说,远古时没有陆地,整个地球上一片汪洋,是天神把一把土放在金蛤蟆背上才有了陆地。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 23:39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