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画] 黄帝何以叫轩辕氏——“车”、“辇”二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9 21:5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车”作交通工具和作战设备,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传说“车”是黄帝所发明的。黄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贤明,而且又十分能干的君王。一天,他在野外游玩时,突然看见风吹动蓬草的花在路上滚动向前,且速度很快。受此启发,他开始自己动手造了一辆车,使用起来很方便,因而备受人们青睐。正是由于黄帝发明了车,因而称为轩辕氏。也有的古籍上称车是尧帝时的车正奚仲所造,车正是古代掌管车服等事情的官吏,他还发明了用马拉车。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车最早为商代所制造。那时车多为双轮,车的形制也相当复杂。商代的车制,我们从甲骨文可以了解到。甲骨文的“车”有:“”、“”、“”等。上述古文字多么像车啊,中间有一条长木,就是车辕,辕条的上端一条横木叫“衡”,是牵马或牛的地方,两个圆形的“”是车轮,还有车上的辖也显示出来了。从“车”字,还可以了解到商代的车显然是马拉的车。有的车看上去很豪华,还装有车厢。这种有车厢的车很可能是贵族或商王乘坐的。如卜辞中有“”(菁一),其意思是“王车”,即商王之车。《诗•大雅•丞民》描绘的“四牡骙骙,八鸾喈喈”,其意思是四匹公马拉着车跑得快,车上所系的八只鸾铃响叮当。从这里可以看到,西周时贵族所乘坐的车上还装一种车铃,车行走时发出叮当悦耳的声音。此车多么富丽堂皇,很可能就是商王乘坐的豪华车。

  学者们对甲骨文作过统计,发现甲骨文的“车”字有四百多个不同的形体,但均为车的象形字。这四百多个“车”字,描绘出了四百多种不同形制的车。可见“车”在商代的形制很复杂。根据文献记载,古代皇帝所乘的车叫辂(lù),这种车规模较大,一般供帝王使用。如《淮南子》中载:“尧为天子,大辂不画。”其意思是尧当天子时,出进乘坐的车子既不描金,也不刻画。古代还有一种车叫“辇”,也是帝王贵族乘坐的。《战国策•赵策四》:“老妇(赵太后自称)恃辇而行。”其意思是我进进出出总要扶着车子。这里的“辇”显然就是赵太后所坐之车。“辇”是个会意字,“车”前的两个“夫”字,代表两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有人解释说,这两个男子汉是拉车的。《说文解字•车部》:“辇,挽车也,从车,从(“伴”的古字,二人相伴之义),在车前引之。”也有的人认为“”是两人扶着车子或推着车子。《通典•礼•嘉》称“辇”为“夏氏末代制辇,秦以辇为人君之乘,汉因之”。

  “车”在古代除了用于交通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于打仗,即作战车用。战车是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战车越多,军力越强大。因此古代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凡是上了“千辆”或“万辆”战车的国家就是今天所说的军事大国。

  “车”字汉以前不读chē,而读jū。《释名》中说“车”之所以读jū,是因为车上可居入,“车”与“居”同义,因而读jū。如《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虞虢之谓也。”其意思是:俗话说,面颊和牙床紧密相连,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露在外面受冻。这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吧!这里的“车”读为jū。不过这里“车”的意思很特殊,不指车,而指人的牙床骨。汉以后的“车”一般不再读jū,多读为chē,现代只有在象棋中的“车”仍保留“车”的古音,即读jū。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0:51 , Processed in 0.25521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