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位属兖、冀二州接壤地带。商代,为"商畿内地"。西周,初属"三监地",后"三监地"统名为卫,遂属于卫国。春秋时期,属晋国,南部为黄邑(今黄城),西部为冠氏邑。战国时期,初属于晋国,后属魏、赵国。秦代,属东郡、邯郸郡。两汉,隶冀州魏郡,为馆陶、清渊县地。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冀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西晋,属司州阳平郡,为馆陶、清渊县地。十六国时,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等国,先后属司州阳平郡、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兖州阳平郡、相州阳平郡,均为馆陶、清渊县地。南北朝时期,先为相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相州为司州,遂为司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北周大象二年(580),于馆陶置毛州,为毛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属毛州;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属魏州武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属魏州;后晋时属广晋府;后汉、后周时属大名府。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南宋、金时期,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称冠县,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代,仍隶山东省东昌府。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当年,建立冠县抗日县政府,1939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专署,当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当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1945年8月,冠县并入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第一专署。1945年12月,恢复冠县,仍属冀南第一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随之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