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楼天主教堂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也称洪家楼大教堂,一般简称洪楼教堂,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洪楼大教堂东邻山大老校,南面洪楼广场,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901年,由德国人修建,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中国加冕的第一个天主教大主教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其建筑风格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
洪家楼天主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于一百年前的1906年完成,高60余米,面积达1625平方米(另一说法为2600多平方米,可能为占地面积),可容纳千人作弥撒,蔚为壮观。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 教堂1901年动工,1904年建成,1906年,扩建后的教堂面积达1625平方米,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坐东朝西,教堂的两侧立着两座石砌方形钟塔楼,塔顶高高耸起。两座钟楼塔夹着中部教堂大厅的山墙。塔楼上布满了细长的尖塔和狭长的窗户,更增加了塔楼的高大。大厅山墙上挤满密挤的窗户,底层的火焰门扇上刻满生动的雕像,一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教堂的大厅十分高大,进深很长,大厅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结构合理,建筑质量极高,细部处理精致,整座建筑给人气势如虹、精雕细刻、富丽堂皇之感,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术、传统工艺可以建造任何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精细的建筑。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中国传统的影响。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雕刻生动夸张,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顾立爵神甫在济南东郊的洪家楼购地兴建教堂。1900年,发生庚子之乱,6月27日,山东巡抚袁世凯要求外籍教士赴烟台、青岛躲避,中国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楼教堂,“以便保护”。7月5日,历城知县李祖年带兵查封洪家楼天主教堂,将聚集于此处的华人天主教徒遣散。7月6日,义和团开始破坏洪家楼教堂,挖掘教士坟墓。历城知县闻讯派兵弹压。
1902年,天主教山东北境教区的方济各会荷兰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在得到庚子赔款以后,主持在洪家楼动工兴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墙用石块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两座高大的尖顶钟楼,还有众多的小尖塔。教堂内部布满了天主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刻,大厅可容纳800人。
其施工者为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在他三十多岁时(1904年)由德国人特意聘请为工程的总施工、总监管,带着本村一百多名石匠,总管着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图纸对采购、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进行安排调度,历时三年终于使工程竣工。
1966年,在文革中被关闭。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天主教堂焕然一新,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教堂恢复开放,并举行盛大弥撒。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