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2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ootdate【乡约时光】{节气是中国文化生活的节奏}

[复制链接]

2239

主题

29

听众

40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2334 枚
乡约宝
12 枚
最后登录
2019-10-14
注册时间
2010-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黄金罗盘_2   发表于 2017-5-12 12:2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节气是中国文化生活的节奏

2017-05-11 李昇明(第27期) 京城文化客厅


0?wx_fmt=jpeg.jpg



第27期文化客厅

由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凤凰耕读书院和作家李昇明联合举办


      【概要】二十四节气竟然申遗成功了,节气文化从野鸡变成了凤凰,人气指数急升。此时的我为国航《中国之翼》写节气专栏已有一年,跟着沾了点光。感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和我有个约定,等春天来了,邀请我们到凤凰公社的耕读书院办一期文化客厅,真的让节气文化与凤凰结缘了。我们拟定一个《节气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主题,在清明节后的一个周末,和四五十个朋友一起来到凤凰岭,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两位院长也欣然应邀而至。本期文化客厅由文质彬彬的美女主持人杨梓琦主持。

0?wx_fmt=jpeg.jpg

    京西的凤凰岭有个龙泉寺,规模不大名气大,能做机器人开发,外号叫清华北大别院,文化客厅曾在龙泉寺举办过。现如今我们又和旁边的凤凰公社也结缘了。清明节后,凤凰岭道路两旁的花草很养眼,梨花雪白,连翘花金黄。山脚下有大片的果园,还有少量低矮的房子,村味很浓。小时候的我也是住在山村,驱车进入乡村,身心有回家的感觉。我为什么接受国航《中國之翼》写节气的约稿?这个问题我想不清楚,可能是儿时的记忆决定的,在我写的节气文字里,不时偷偷地夹杂一些乡村生活的回忆。原来文化是如此顽固。

      节气是中国文化生活的节奏。这句话很吓人吧?中国人掌握了火候,做出了丰富的美食。如果掌握了气候,不就可以弹奏出生命的乐曲了吗?然而,人们进了城市以后,把节气文化遗忘了,以为是落后的。其实传统文化只分用与废的差别,节气文化还是有用的。世界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研究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节气文化不就是研究这个关系吗?欧洲人样样很发达,一年才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落后的中国却有二十四节气,不是更丰富吗?何况中国古人在节气上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如此丰厚。我们把节气名字排列出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说明了天与地互相结合的顺序和规律,立春是节,雨水是气,每个月有一个节气。

0?wx_fmt=jpeg.jpg
    作家写节气文化,要有阅读性,有人看才有意义。国航《中國之翼》的主编约我写节气文化专栏,主编说,她们是请大作家写小文章。我被大作家了,重点是不能随随便便对付读者,一年的国航乘客有一亿人次,多数是高质量的城市读者。今天就聊聊我是如何接受挑战的,任何作家都不容易认输。我发现,虽然国航杂志的广告很多,还是保留了一点文化情怀,追求文化品位和写作文采。《中國之翼》要求每篇节气文化必须引用一首古诗,我可以做点解诗的事情,品味和评论诗词是我的爱好之一。一旦还原了古诗的历史时空,再现天地人和的时间和空间,节气也就复活了。诗人是有意境的,我在写一种有意境的节气。主编很用心,给我的文字配上古香古色的国画图片,这样的版面的风格很文雅、很特别。

       美丽的主持人朗读一段我写的节气文化,大家先有了一点感觉,然后再开聊。杨梓琦朗读2017年第一期的小寒节气,引用的诗句是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我写了人的交友话题,羡慕陆凯赠送的一枝梅花和一首诗,有这样的朋友是最珍贵的,从而顺势把节气引导出来了,产生了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另一段朗读是大雪的季节,我引用了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没有谁写雪景的诗能胜过柳宗元。写雪的词,有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因为现在对领袖名字敏感,那段文字被删除了,非常之可惜。两人的诗词都用了千、万和一的关系,暗藏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个性。

0?wx_fmt=png.jpg

0?wx_fmt=jpeg.jpg

    节气文化一直是进入生活的。这句话很好理解,清明节刚过,我讲述了清明节的来由,其实是两个节日的二合一:寒食节和清明节,相隔一两天,前者忧,后者喜。所以现在的清明节是半忧半喜。如果一个家庭在清明节的时候出门祭祖,大人与祖先有生活交集,为逝去的亲人伤感,小孩子没有这个牵挂,在郊外活蹦乱跳的,也许这一幕情景被天上的亲人看到了,洒下一行眼泪,化作了雨水,于是清明节必会下雨。这是民间的说法,没有人反对吧?祭祖反映了中国人的祖先崇拜,这是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信仰,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样说是不是太武断了?

      节气文化固然是进入生产的。乡村人最明白,从帝王到民间,盛行春祭和秋祭,春祭是祈求风调雨顺,秋祭是感恩粮食丰收,中国古人靠种地讨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遇上了粮食欠收的灾年,会认为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让上天不高兴了。所以京城外的东西南北,设有日坛、月坛、天坛和地坛,人们经常和天地日月说说好话,表明自己的诚意,祈求诸位大神不要随便生气。也可以说,中国人还有一个自然崇拜。节气和养生也是一个传统,比如在清明节喝有点苦味的明前茶,可以降肝火,继而降心火。东西方医学说起来很复杂,效果灵就行,我在这里不多说了。总之,节气关乎生产、生活、礼仪和艺术,关乎天地人和。坐国航的朋友们都会拍个照片,告诉我看过了我写的节气。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早在古代的中国,节气文化和生态文明是一对伙伴。如今生态文明被重视了,列入国家战略。张孝德教授一直是我敬仰的老师,研究生态文明十多年了,写作过《文明的轮回》。他说,小农经济是中国的现实选择,我们的人口多和土地少,不能走西方发展的路子。之所以关注李昇明老师,是因为他注重文化自觉,他写的书名字是《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过去还有天气的制约,人必须按照天气变化行动,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搞乱套了,有一项数据显示,男人的精子量严重下降,人类在走向灭绝。我们需要走出工业文明无所不能的误区,要提倡慢生活和健康生活,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根子在中国的乡村,可以跟手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互相结合,找回吃什么都香的感觉。素直素食的创始人冼冬说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之所以提倡素食,是地球没有办法为人类提供那么多肉食。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日子里,中国女子学院的张洁老师朗读了两首现代诗,北京大学陆地老师的《致远方》和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声音回响在山谷里,似乎在问我们:远方在哪里?诗意在哪里?也许就在脚下,我们叩问未来的脚步没有停止,我们相信,中国人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新的文明。著名外国作家罗素对中国有三个预言:中国人没有赶上工业文明的脚步,日本将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此其一。中国人的贫富差距很大,有的人相信暴力革命,此其二。后来,中国人会反省没有从暴力革命收获到什么好处,把儒家文化和工业文明相结合,为世界创造一个新文明,此其三。前两个预言被他说中了,现在来到创造新文明的阶段,会不会兑现罗素的第三个预言?

      如果罗素的预言能兑现,在中国新文明到来之时,我们才能找回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节奏。我也有个预言:西方人的年历会加上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0?wx_fmt=jpeg.jpg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中信出版社出版(2014年)
作者李昇明






国家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国家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所以,国家不仅需要发展、进步与繁荣,还需要自信、自豪与自尊。  ——雅志方略《国家全息学》

2239

主题

29

听众

40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2334 枚
乡约宝
12 枚
最后登录
2019-10-14
注册时间
2010-5-24
沙发
黄金罗盘_2   发表于 2017-5-12 12:31:07 |只看该作者
IMG_8155.PNG
国家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国家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所以,国家不仅需要发展、进步与繁荣,还需要自信、自豪与自尊。  ——雅志方略《国家全息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9:19 , Processed in 0.249366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