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特许加盟-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28 19:5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万隆,男,汉族,1940年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双汇集团董事长,世界肉类协会理事,中国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万隆1960年参军入伍,铁道兵,1968年转业到漯河肉联厂,曾任办公室办事员、副主任、主任,副厂长。1984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漯河肉联厂实行改制,万隆经民主选举担任厂长。 他上任以来,勇于改革,敬业诚信,带领全体双汇人使一个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国营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销售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一些媒体称他“中国屠夫长”、“肉类工业的教父”、“肉类品牌创始人”。


8.gif

       1958年,双汇集团的前身——河南省漯河肉联厂建成投产,由于体制、市场等原因,直到1984年,这个国营小厂连年亏损,已经走到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边缘。

       在各地肉联厂走投无路的情况下,1984年,河南省主管部门在10家肉联厂实行试点改革,由省管下放到地方,漯河肉联厂开始了改革之路的探索。第一件改革措施就是以前所未有的民主选举方式推选新厂长。军人出身的万隆以全票被选举为漯河肉联厂厂长。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万隆深知其病根所在。他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针对职工组织纪律差、厂内偷盗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先立规矩后生产”的口号,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生产规章制度;二是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打破国家干部与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从企业内部招聘了一批懂管理、敢管理的工人进入生产管理岗位,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浮动工资制,工资多少与所创效益直接挂钩,并率先在业务部门推行代理费用提成制,拉大营销人员与其他部门员工的收入差距,工资、奖金向脏、累、苦的岗位倾斜,激励职工多劳多得。尽管这些举措现在看来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但在当时却需要有相当勇气和胆识。打电话恐吓、当面拿杀猪刀威胁、乘天黑扔砖头等等情事不断干扰,万隆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念。

       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企业的困境一时仍然无法摆脱。如何使漯河肉联厂扭亏为盈,是摆在万隆面前一道最大的难题。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猪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各地生猪收购价相同,老百姓养猪数量少,大多就近按地域出售,导致生猪货源严重不足。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万隆果断决定:在国家收购生猪规定的价格基础上每500克猪肉上浮两分钱,吸引养猪农户供应更多的生猪,解决企业生猪货源不足的问题。

       正是靠着这两分钱的调控,漯河肉联厂率先撬动了封闭几十年的计划经济闸门,方圆百公里的生猪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漯河肉联厂的大门。养猪户高兴,企业也一下子变活了。一年以后,全国生猪收购价格全部放开。万隆以超前一步的精明决策,使厂子当年就实现扭亏,增盈8000元。这不同寻常的8000元钱,不仅代表着26年亏损历史的结束,也成了漯河肉联厂改革以来挖到的“第一桶金”。

       当其他肉联厂正在学习漯河肉联厂的经验时,万隆已敏锐地预感到,随着屠宰行业放开以及私营经济介入,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再加上漯河肉联厂实力远不如其他肉联厂,万隆决定另辟蹊径,由内贸向外贸转移,向轻工业产品匮乏的前苏联大举出口分割肉,实现内贸转外贸。

       5年间,在没有国家拨入分文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改变经营观念,漯河肉联厂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出口基地,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销售4.6亿元,利税2000万元,利润1732万元。

       正当漯河肉联厂在国际市场上大展宏图之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却将它推到了生死边缘: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漯河肉联厂80%的出口业务停顿,万隆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企业的发展,万隆亲自带队,考察市场。他发现,以火腿肠为代表的肉制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提出了上火腿肠生产线的构想。然而,下至企业职工干部,上至省市领导都心存疑虑,担心上火腿肠项目会给企业雪上加霜。但万隆却认为,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需求占肉类总量30%~50%,而中国不足1%。国内已投产的厂家尚未形成规模,要想取胜,必须迅速上马,尽快形成规模;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制品正逐步被广大群众认识、接受。最终,万隆力排众议,拿出企业仅有的1000多万元家当,一次性从日本、法国、瑞士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

       万隆曾先后荣获漯河市特等功臣、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食品工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商业企业家、中国肉类十大功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以前的万隆以铁的纪律和“六亲不认”而闻名,他担任厂长以后,为扭转厂纪不严、纪律涣散的状况,制订严格制度,公平“执法”,对于偷盗企业财物者一律开除,甚至一根火腿肠。而且曾经迅速果断的把一位市领导的亲属开除,连讲情的机会都不给,这位领导称他“头发少、头皮硬”。

       他具有企业家的威严,但也不乏幽默。在面对媒体和世人追逐的目光时,总是淡淡一笑:“我不过是个杀猪的,有啥好说的。”当有人让他谈谈身世时,他也总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要谈就谈双汇吧”。

       万隆一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爱好,吸烟、喝酒、打牌、跳舞等统统不沾,一日三餐均在公司。偶尔陪客人时也喝一点红酒、黄酒之类。当记者问他,您最喜欢做什么事,他说:杀猪,把猪杀好!

       有国外企业家试着问万隆:“您多长时间打一次高尔夫?”“每天我都打!”国外友人很惊奇:“你的球场在哪?”“在车间!我每天早上七点多步行从家出来,到车间去走一走,不也是和打高尔夫一样吗?”万隆笑答。

        万隆一生富有传奇,历经风雨,曾为50吨出口指标东奔西走、曾为了几十万元的贷款,冒着风雪、蹲行长家门口等到半夜。尤其是每逢企业面临存亡之际,总是指挥若定,上任之初,不怕威胁大胆改革,1991年他力排众议上马肉制品生产线,1999年他又提出销售冷鲜肉,改变中国生鲜肉类没有品牌的历史。曾两度更换营销副总,而每次更换之后,企业产销都大幅增长。

       万隆一生充满着永不满足,媒体称万隆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拼。企业销售几千万元时,有人问他什么时间可休息一下,他回答:什么时候到了一亿产销,什么时间休息,可到了一个亿,他又说十亿,现在到了100多亿,他的目标却成为千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0:09 , Processed in 0.28054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