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建筑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31 16:28: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它反映了古代科学技术和艺术成就。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古代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区特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等级观念和伦理纲常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包括:民居、宫殿、城邑、陵墓、庙宇寺观、石窟、塔、馆、园林等,其中民居住宅和宫殿建筑最具代表性。

一、民居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居住的是洞穴、树巢,所谓:“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大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北方是半地穴式,南方是“杆栏式”建筑。考古发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建屋建房技术,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建造干栏式房屋时,甚至使用了卯榫固定横梁、企口拼接木板的工艺。

周秦汉的民居已具有庭院的形式。最外面是大门(院门),门内或门外有“屏”,即萧墙。贵族的大门一般三开间,中间一间为明间,安装门扇,左右的暗间叫“塾”,是弟子读书的地方。门内为“庭”,即院子,在宫廷则叫“朝”。庭中多植树,槐树为王公大臣的象征。再往里是“堂”,为行礼之所,不住人。堂后是“室”,门口叫“户”,偏东;窗户叫“牖”,偏向。室的两旁再盖房子叫“房”。隋唐时期,一般民居都是土木结构的。宋代,农村人户多住草房,城市居民多住瓦房。明清以后,四合院是的闽剧成为北方居民的主要形式。

典型的四合院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居住方式,充分体现了传统伦理观念。大型的“四合院”如著名的山西王家大院,则沿纵深方向增加院落,各院落之间以厅相连,但每个院落的正房中心定在中轴线上。规模更大的四合院,则增加平行的几组轴,在厢房位置辟通道开门相通,形成跨院横向发展。这种院落适于几代同堂的大家族,对外不开窗,面向内院,院内栽花植木,居住环境安静闲适。   

西北民居主要是窑洞。其建造方法是在黄土崖壁上挖出拱洞,再在洞口装上门窗,冬暖夏凉,适合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的情况。西南地区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民居住宅多采用下部架空的干栏式建筑,下部空敞部分作为牲畜和堆积杂物之所用,上层前为廊及晒台,后为堂屋与卧室。这种住宅通风防潮,又防止虫蛇和野兽的侵害。江浙民居多依水而建,沿河道两岸延伸,临水设码头联系水陆交通。夹河道而成的长街曲折而行,成为村镇的公共中心,两边排列着宗祠、作坊、店铺、茶馆、酒肆。其中孕育着一种安适、质朴的文化境界。历史名镇——浙江周庄,是江南民居的典型代表。

少数民族住宅更是别具一格、各有风采,如蒙古族的蒙古包,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地藏族的碉房,新疆吐鲁番、喀什等地区的土坯房等。

二、宫殿

古代供电不仅宏大而且精致,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术的最高成就。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制度严谨的宫殿建筑群,如考古发现的河南安阳朝歌宫殿遗址、湖北武汉盘龙城宫殿遗址、陕西扶凤宫殿遗址等。秦朝的阿房宫是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代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它“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施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规模宏大,建造瑰丽,可惜被项羽付之一炬。汉代长安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洛阳的北宫、南宫,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以及辽金元时期的也都极为恢弘壮丽,但也都毁于战火。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一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二是沈阳的清故宫。

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也是中国现存最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其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和宽深的护城河,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后,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统治和居住,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才结束了作为帝王禁城的历史,并于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殿宇廊屋九千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故宫建筑布局继承了古代帝王皇宫前朝后寝的传统格局,分作“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前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分列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日常朝会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旁分列东、西六宫,其后又有御花园,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乐、礼佛敬神之处。在中轴线的两侧慈宁宫、寿安宫、皇极殿、养性殿等,是专为皇太后、太上皇等养老的宫殿。整个紫禁城的建筑,金碧辉煌,灿烂绚丽。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整个故宫建筑,布局统一,主次有序,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空间丰富多变。

三、古代建筑特点

1、以木构架梁柱式为主的结构方式。建筑风格主要由其建筑结构决定。中国古代建筑为梁柱式结构,以木材为主,由立柱、梁、椽等主要构件组成,各个构件之间以榫卯相结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分割室内空间;特别是“斗拱”的结构形式,有利于防震、抗震。斗拱的位置在柱子与梁和其他构件的交结处,它的作用不仅有加大加长结点的接触面、增强抗震能力,而且还有装饰作用。

2、对称平面布局。古代建筑多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间组成庭院,进而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整体而言,重大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主体建筑建造在中轴线上,围绕主体建筑,以庭院为单元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建筑群体的有机结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则大多采用“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彩绘雕饰丰富多彩。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目,其丰富多彩的彩绘和雕饰更是令人赞赏。彩绘具有保护、装饰、象征和标志等作用,可以防风化剥蚀、防潮、防虫蛀等。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构、斗拱及室内天花等,构图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而在一些华丽雄伟的建筑物屋顶上,也装饰着人物、飞禽、走兽和各种形式的图案花纹。雕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雕饰内容丰富,主要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体现出传统建筑的艺术性。

4、与环境协调统一。中国古代建筑注意天地合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建筑是人们饮食起居、工作活动的场所,故而应与周围大自然的环境相融合达到协调。中国古代建筑师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时,十分注意周围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同时也注意一个建筑与另一个建筑之间、一个建筑组群与另一个建筑组群之间的配合协调。

5、宗教、哲学和等级观念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以等级而言,从屋顶的颜色(黄色、琉璃瓦为帝王专用)、屋脊上的装饰物(品级越高脊兽越多)、基座的高度(帝王25尺,平民1尺)房屋的开间、进深(帝王9间,5进深)等等都有严格的区分。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5:40 , Processed in 0.37599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