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中华老字号-顾姓-德州市又一村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13 21:13: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又一村起源于一八九零年,当时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顾姓人氏开办的包子铺。“有益村”的包子洁白优雅,齿留香,名闻遐迩。断顾氏之后,姜玉山、王凤祥、任万祥、李井书等人对包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并在一九三一年后多次到天津狗不理包子铺拜师学艺,掌握正宗狗不理的制作方法,宾客盈门,名声大振。原清代县令唐叶风取古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谐“有益村”之音挂上了“天津狗不理分嗣又一村包子铺”的牌匾。“又一村”包子铺在继承“天津狗不理”包子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改进发扬,逐渐形成了造型好,有嚼劲,选料精,满口香的独特风味。曾有诗称赞“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控汤”,道出了吃包人大饱口福的情景。一九五四年,我国梨园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间,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挥毫泼墨,以书画相赠。此后,各界知名人士来德州多次到“又一村”又品尝包子为快事。几度春秋,几度耕耘。现在的“又一村”包子挖掘和继承了传统做法,用半发面、肉陷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曾荣获一九九零年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德州市又一村饭店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新的工艺,他们精心推出了灌汤包、牛羊肉包、什锦包、三鲜包、素包等品种,食者莫不赞叹,百年的工艺,百年的锤炼,又一村包子已跻身于德州名吃之前列,声名远播,在饮食业中独树一帜。2004年5月德州市又一村饭店制作的又一村蒸包被山东省贸易办公室、山东名小吃认定组委会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


7.jpg




又一村起源于一八九零年,当时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顾姓人氏开办的包子铺。“有益村”的包子洁白优雅,齿留馨香,名闻遐迩。断顾氏之后,姜玉山、王凤祥、任万祥、李井书等人对包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并在一九三一年后多次到天津狗不理包子铺拜师学艺,掌握正宗狗不理的制作方法,宾客盈门,名声大振。原清代县令唐叶风取古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谐“有益村”之音挂上了“天津狗不理分嗣又一村包子铺”的牌匾。“又一村”包子铺在继承“天津狗不理”包子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改进发扬,逐渐形成了造型好,有嚼劲,选料精,满口香的独特风味。曾有诗称赞“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控汤”,道出了吃包人大饱口福的情景。一九五四年,我国梨园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间,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挥毫泼墨,以书画相赠。此后,各界知名人士来德州多次到“又一村”又品尝包子为快事。几度春秋,几度耕耘。现在的“又一村”包子挖掘和继承了传统做法,用半发面、肉陷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曾荣获一九九零年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德州市又一村饭店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新的工艺,他们精心推出了灌汤包、牛羊肉包、什锦包、三鲜包、素包等品种,食者莫不赞叹,百年的工艺,百年的锤炼,又一村包子已跻身于德州名吃之前列,声名远播,在饮食业中独树一帜。2004年5月德州市又一村饭店制作的又一村蒸包被山东省贸易办公室、山东名小吃认定组委会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3:16 , Processed in 0.297102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