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福州市做手工乐器的没几家了,“老天华”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它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王仕全。民俗通王启生在《茶亭手工业一条街》中写道:“茶亭街老天华号产制的胡琴……其特点是原料优良,加工精细,成品发音清脆优美……”“老天华”乐器清末在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声名远扬,销售到日本、东南亚和台湾地区;1956年被评为福州市手工业名牌货。
茶亭街392号的旧厝天华斋便是“老天华”乐器的发源地。记者在那里见到了“老天华”乐器的第四代传人、82岁的王子森。老人正在为一把八角中胡的琴桶蒙蛇皮。据他介绍,“老天华”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椰胡、越胡、大中小胡和横笛、三弦等。其制作讲究选料和工艺。一把好的二胡,桶(包括桶盖)、杆、轴、托要用同一种木料。其中以紫檀木、黑木或旧家具老红木制作的为贵。蛇皮要大张的,纹理以菱格或方格为佳。做弓的竹子要一个节的,头尾要均匀。这些木、竹、皮都得干燥才不易变形。记者在其作坊里见到堆放风干多年的木料和竹子,据说其中做三弦用的黄土木是“文化大革命”时购下的。“今年买料明年做琴。做琴麻烦就在这。”老人感叹道。“老天华”做一把二胡要20多道工序,历时半个月,而蒙蛇皮则是决定音色好坏的最关键的工序,他至今仍不敢放手让儿子蒙。许多客户还指定要王子森蒙。别人蒙一把琴用一小时,他得蒙一天。
“老天华”乐器做的是铺家生意,客户多是闽剧团、戏班、老人馆等,还有慕名而来的台胞和日本人。眼下经营这种乐器的有两家,一是王子森和其子王道武、王道文在茶亭经营的前店后坊天华斋;二是王子森之侄王道辉在广达路经营的“老天华”乐器店。由于采用家族式的传统手工制作,成本高,利润低,生意清淡,“老天华”乐器店如今卖的多是上海产的乐器了。在采访时,记者遇到一位从事宗教音乐的老主顾。他说,“老天华”做工讲究,能按客户需求配制不同音调乐器,用于演奏闽剧、唱、十番等地方乐曲。振兴“老天华”乐器对活跃福州民俗文化很有意义。